时间: 2025-05-09 00: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30
剔银灯•索粉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记得柳堤初饯。春风省送莲花艳。汤饼亲餐,香巾拭汗,妾面何如郎面。
别来瘦减。更难入萧郎青眼。仙的匀来深浅。还羞把轻罗微掩。
一捻粉丸,数匙榴汁,索补芙蓉双脸。盈盈小靥。才称得朱樱一点。
我记得在柳堤边第一次送别时,春风轻拂,送来的莲花是那么娇艳。那时我们亲自做汤饼,香巾拭去额头的汗水,我的脸色怎么能比得上你的英俊面容呢?
自从分别后我变得消瘦,难以再入你的眼帘。我的肌肤也不再如仙子般匀称,甚至连轻罗的遮掩都让我感到羞愧。
我用手指捻了一些粉末,调了几匙榴汁,想要修补我那如芙蓉般的双颊。看我那盈盈的小脸,才勉强显出朱樱般的一点红润。
作者介绍:董以宁是明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诗词文化的时代。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女性情感的独特视角。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天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美丽容颜的追求,反映出女性在感情中的脆弱与细腻。
《剔银灯•索粉》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和生动意象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送别时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哀愁。开头提到的“柳堤”和“莲花”,不仅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感。词中“汤饼亲餐”的细节,表现了情感的亲密,而“妾面何如郎面”的自卑则透露出女性对自身外貌的敏感与不安。
随着离别的时间推移,作者的心情愈加沉重,“别来瘦减”的自我反思,不仅表现出对心上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中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接下来的意象“仙的匀来深浅”,则展现了她对自身美丽的渴望,却因羞愧而无所适从。
最后,作者用“粉丸”和“榴汁”来修饰自己的面容,既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不安的抚慰。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深刻,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复杂的心理状态,是对爱情和美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及对自身美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离别带来的孤独与自卑情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汤饼”象征了什么?
词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