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3:07
剔银灯
花下芳樽同醉。柳外轻桡同系。
百啭莺声,双飞燕羽,处处春光明媚。
东流江水,忽催送去帆天际。
别后相寻何计。万事不如人意。
缺月窥窗,酸风透幕,长是冷清清地。
知他那里,也为我挑镫无寐。
在花下的美酒中我与友人共醉,
在柳树外轻轻地系着小船。
百转的黄莺歌声,双飞的燕子翅膀,
处处都洋溢着春天的光辉。
江水向东流去,忽然催促着帆船远去天际。
分别后再相见又该如何计较,
世事万般皆不如人所愿。
缺月透过窗户,冷风穿透帷幕,
长久以来都是一片冷清的景象。
知道他在何处,也为我点亮灯火辗转难眠。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上呈现了一种春日的生机与离愁别绪的情感交织,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无奈。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语言清新,风格独特,受到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花开柳绿之时,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与离别后的孤独感。
《剔银灯》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春日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开篇以“花下芳樽同醉”引入,营造出一种欢快的聚会氛围,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人们的欢乐。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离别的情绪逐渐显露,特别是“别后相寻何计”一行,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无奈与忧虑。最后几句则刻画了孤独的环境,一轮缺月透过窗户,冷风袭来,增添了诗的凄清感。整首诗在欢愉与忧伤之间转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春日的欢愉与对未来的忧虑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啭莺声”指的是:
A. 黄莺的鸣叫声
B. 风的吹动声
C. 江水的流动声
答案:A
“缺月窥窗”中的“缺月”象征:
A. 无尽的思念
B. 美好的时光
C. 冷清的环境
答案:A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离愁
C. 忧愁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但汪东更侧重于春日的生机与离愁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