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7:01
剔银灯
独处无聊,日以清真集自遣。
偶述此词,用东堂韵。
窗下微凉睡足。
声乱鸣蛙池曲。
琴调生疏,酒炉寂静,
唯是远山眉绿。
倚楼人独。
最羞见红榴数簇。
行客思归意速。
欲和悲歌难属。
事异灵均,情非贾傅。
楚些离骚休续。
残膏剩馥。
只乞与词林片玉。
独自一人,感到无聊,白天在清静的环境中自我消遣。偶然写下这首词,使用东堂的韵律。
窗下微凉,我睡得很足。
四周的声音嘈杂,蛙声在池塘边起伏。
琴声变得生疏,酒炉也显得寂静,
只有远山的眉峰依旧苍翠。
倚在楼上,我独自一人,
最怕看到那几簇红色的石榴花。
旅人心中思念归家的意愿越来越迫切,
想要和那悲伤的歌声相应,却难以对上。
事情各有不同,情感也非贾傅那样的浓烈。
楚辞的离骚不再续写。
剩下的酒膏和香气,
只希望能与诗词的世界留一点美好的片段。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尤其是在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上表达得尤为深刻。
这首词创作于独处的时刻,反映了诗人在清静环境中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归属和人情的渴望。在清代社会背景下,士人常常面临着个人情感的挣扎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汪东的这首词正是这一情感的体现。
这首《剔银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思想情感。开头“独处无聊,日以清真集自遣”直接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心境,清静的环境中他自我消遣。接着,诗人通过“窗下微凉睡足”及“声乱鸣蛙池曲”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单调的生活状态。琴声的生疏与酒炉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揭示出对归属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自愧。尤其是“最羞见红榴数簇”,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嫉妒,这种情感在“行客思归意速”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最后,诗人用“只乞与词林片玉”表达了对理想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希望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一丝慰藉。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汪东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能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孤独与思乡的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思乡情感的深刻体验,表现了诗人在独处时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让人领悟到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现孤独感?
“行客思归意速”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该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