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3:21
壮岁浮名抛掷。
但有事东阡南陌。
好月凉飔,小门深巷,
消受就红灯碧。
莫辜秋夕。
拼醉倒人间狂客。
况是头须未白。
千岁徒忧奚益。
小妇调笙,霜螯入手,
不数琼筵瑶席。
金貂烜赫。
肯换与雨蓑云笠。
年轻时的浮华名利都抛在一旁,
只希望能在东边的田野和南边的小路上闲逛。
明月清风,狭小的小门深巷,
享受着红灯和碧绿的夜色。
不要辜负这秋天的夜晚,
痛痛快快地醉倒在世间的狂欢客中。
更何况我头发还未花白,
活千年又能有什么益处呢?
那小妻子在调笙,手中捧着霜螯,
不必计较琼筵与瑶席的奢华。
金貂的华丽,
又何必与雨蓑云笠来交换呢?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洒脱,常以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对人生的看法。
《剔银灯》是梁清标寄赠给祝德滋弟的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作者对浮名的淡泊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抒发了作者对浮名的淡漠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开头便直言壮年时期抛弃浮华名利,转而寻求田园间的悠闲,这种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随后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好月凉飔”“小门深巷”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夜晚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中提到“不辜秋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尤其是在秋天的夜晚,正是适合饮酒作乐的时刻,提醒人们要享受生活的乐趣。接着,诗人自省“况是头须未白”,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尚在,活着不必太过忧虑。最后,他提及“小妇调笙”与“金貂烜赫”,将生活的奢华与平淡进行对比,表明自己更倾向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华丽。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既有对世事的反思,也有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在明代诗歌中显得格外珍贵,展现了梁清标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简单快乐的珍惜,反对对浮华的追逐。
诗中提到的“东阡南陌”指的是: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田野
C. 高山流水
诗人对待浮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反感
C. 无所谓
“小妇调笙”中的“小妇”指的是:
A. 朋友
B. 妻子
C. 妈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