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8:59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
我想要折下那朵红梅,但看到它却不忍心去攀折。四处寻找,恰好遇到一枝繁盛的梅花。
红梅自古以来是中国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寓意着不屈的精神和清雅的气质。杨万里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与不舍之情。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工于小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天,诗人游玩于东国,见到了盛开的梅花,因而产生了折梅的冲动,但又因美丽而不忍动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杨万里的《上元前一日,游东国看红梅右题停罢坊场图三》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对红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他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时的矛盾心情。开头“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透出一种强烈的渴望与无奈,想要拥有却又心存顾虑,这种情感的纠结,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接着“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则展示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诗人在四处徘徊中,找到了那一枝繁盛的梅花,象征着他对生活的追求与希望。整首诗用词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珍视,寓意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测试:
诗人想要如何对待红梅?
诗人最终找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陆游在梅花的描写中,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杨万里更倾向于温柔细腻的观察,而陆游则可能表现出更为激昂的情感和对梅花的坚韧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