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元前一日,游东国看红梅右题停罢坊场图三》

时间: 2025-05-07 07:18:59

诗句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

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8:59

原文展示: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折下那朵红梅,但看到它却不忍心去攀折。四处寻找,恰好遇到一枝繁盛的梅花。

注释:

  • 欲折:想要折下。
  • 红梅:红色的梅花,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指梅花的花朵。
  • 来看:看到,目睹。
  • 不忍攀:不舍得去攀折。
  • 周回:四处游走,环顾四周。
  • 寻四处:到处寻找。
  • 恰得:正好找到了。
  • 一枝繁:一枝开得繁盛的梅花。

典故解析:

红梅自古以来是中国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寓意着不屈的精神和清雅的气质。杨万里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与不舍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工于小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天,诗人游玩于东国,见到了盛开的梅花,因而产生了折梅的冲动,但又因美丽而不忍动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上元前一日,游东国看红梅右题停罢坊场图三》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对红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他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时的矛盾心情。开头“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透出一种强烈的渴望与无奈,想要拥有却又心存顾虑,这种情感的纠结,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接着“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则展示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诗人在四处徘徊中,找到了那一枝繁盛的梅花,象征着他对生活的追求与希望。整首诗用词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珍视,寓意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欲折红梅朵:表达了诗人想要摘下梅花的愿望。
    2. 看来不忍攀:看到了美丽的梅花,心中却不忍去折。
    3. 周回寻四处:诗人四处游走,寻找美好的事物。
    4. 恰得一枝繁:最终找到了繁盛的梅花,心中欢喜。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在欲望与理智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比喻: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比喻,但“红梅”本身就是一种象征,代表春天与美好。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红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希望和坚韧的品质。
  • 一枝繁:代表着诗人对寻求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发现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想要如何对待红梅?

    • A. 摘下
    • B. 残忍
    • C. 看着
  2. 诗人最终找到了什么?

    • A. 一片叶子
    • B. 一枝繁盛的梅花
    • C. 一朵菊花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梅花》
  • 王安石的《梅》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陆游在梅花的描写中,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杨万里更倾向于温柔细腻的观察,而陆游则可能表现出更为激昂的情感和对梅花的坚韧精神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梅花的文化象征与历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咏山家食品 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 秋思二首 其一 病减 江村道中书触目 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谢君 雨中出游夜归 新寒 杂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说郛 浮开头的成语 支字旁的字 离结尾的成语 卤字旁的字 息息相关 想穿 施关 卝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腐肠之药 神工妙力 超然迈伦 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清气闲 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伫轴 电陨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