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0:46:20

诗句

欲和新诗且撚髯,岸巾百匝绕前檐。

茅斋或恐清阴薄,更遣苍官去一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6:20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欲和新诗且撚髯,岸巾百匝绕前檐。
茅斋或恐清阴薄,更遣苍官去一添。

白话文翻译:

我想和新诗一起吟唱,顺手拧着胡须,
岸边的巾帕缠绕在前檐上。
茅草屋也许担心清阴不够,
不如再派一位苍老的官人来增添些阴凉。

注释:

  • 撚髯:撚,拧;髯,胡须。指拧动自己的胡须,表示思考或沉思。
  • 岸巾:岸边的巾帕,可能指用来遮阳或装饰的布料。
  • 百匝:百匝,指缠绕多次,形容巾帕缠得很紧。
  • 茅斋:茅草屋,简单朴素的住所。
  • 苍官:苍老的官人,引申为老者,象征着阴凉的庇护。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苍官”可以引申为古代文人对长者的尊敬与依赖,象征着人们对宁静和庇护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细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对平静生活和自然庇护的渴望。诗中松树和茅草屋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追求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到“欲和新诗且撚髯”,显得轻松随意,仿佛在和朋友闲聊,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情与放松心态。接下来的“岸巾百匝绕前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观察力。最后一句“更遣苍官去一添”,则隐含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渴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对岁月静好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蕴含了淡淡的忧愁和对自然庇护的向往,体现了杨万里特有的诗风,清新而不失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和新诗且撚髯”:表达了诗人想要创作新诗的冲动,同时撚动胡须的动作,暗示着思考。
    • “岸巾百匝绕前檐”:细致描写了岸边的巾帕缠绕在屋檐上的情景,展现了生活中的细节。
    • “茅斋或恐清阴薄”:提到茅草屋可能缺乏阴凉,暗示诗人对环境的关心。
    • “更遣苍官去一添”:希望通过老者的存在增添一丝阴凉,表达对生活环境的渴望与依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者比作自然的庇护者,象征着阴凉。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对仗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岁月静好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松枝: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代表着自然的庇护。
  • 茅斋:象征着朴素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简约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苍官:代表着岁月的积淀,象征着智慧与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撚髯”意指什么?

    • A. 拧动胡须
    • B. 画眉
    • C. 整理衣服
  2. “岸巾百匝”中的“百匝”具体指什么?

    • A. 十圈
    • B. 多次缠绕
    • C. 一圈
  3. 诗人希望“更遣苍官去一添”是为了?

    • A. 增添阴凉
    • B. 增添食物
    • C. 增添朋友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春望》和《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春望》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纠葛,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专注于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沉重,后者轻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代简答师川 和答驹父见寄二首 其一 大母生日 师川赋梅花 吴刺史庙祭神辞 吴刺史庙 望春山 天童寺 唐开成年墓志石 配食大成乐章·酌献沂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敢高攀 坐无虚席 鱼字旁的字 包含压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慝的词语有哪些 悄无人声 自字旁的字 包含面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疾枯 闪烁其辞 黹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昌熙 风静浪平 殷雷 策谋 无风起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