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20
游人不是上坟回,便是清湍褉事来。
最苦相逢无处避,天禧寺及雨花台。
游人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上坟,就是为了欣赏清澈的溪水。
最让人感到苦恼的是,遇见熟人却无处可躲,天禧寺和雨花台成了相遇的地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其作品融情于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的三月三日,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许多游人前来游玩,诗人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在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游人来往的场景,流露出人与人相逢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人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开篇以游人不是上坟回或是游玩为引,体现出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的多样活动。诗人在游玩与祭奠之间,表现出一丝无奈,似乎在表达对人与人之间相遇的复杂情感。
“最苦相逢无处避”一句,表现了诗人与熟人相遇时那种不知所措的尴尬,仿佛在游玩中也难以逃避生活中的种种牵绊。这种情感在诗中显得尤为真实,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提到的“天禧寺及雨花台”,则是一种地理的定位,也是一种对文化与历史的追溯,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无论是游玩还是相逢,这些地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情。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游人的描绘,反映了人与人相逢的复杂情感与自然美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游人主要是为了哪两件事而来?
A. 上坟和游玩
B. 祭奠和欣赏风景
C. 读书和写诗
D. 聚会和休闲
诗中“最苦相逢无处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无奈
C. 兴奋
D. 忧伤
“天禧寺及雨花台”是指:
A. 自然景点
B. 文化地标
C. 购物中心
D. 餐饮场所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春望》中,杜甫通过战争带来的无奈与痛苦,展现了历史的沉重。而杨万里的这首诗则更关注个人在自然与人际关系中的感受,显示出对春日的向往与对相逢的无奈。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生活的不同诠释,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