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9:12
秀溪何处好?腊尾与春初。山色梅边净,人家竹里居。先生来得得,一笑意舒舒。归路无灯火,冰轮挂岭隅。
秀溪在哪里最美呢?是腊月的尾声与春天的开始。山色在梅树旁显得格外清新,人家隐居在竹林之中。老师您来得真好,您的一笑让我心情舒畅。归途上没有灯火,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山的角落。
在古代文学中,梅花常常被用作高洁、坚韧的象征,寓意着在寒冷中仍能盛开。诗中提到的“腊尾与春初”,正是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命的开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山居生活中的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友人相聚的愉悦。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秀美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交流的珍视。开头的“秀溪何处好”,以提问引入,激发读者对美景的探索欲。接着的“腊尾与春初”,则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变化的感知。诗中“山色梅边净,人家竹里居”,不仅描绘了清新自然的山水,还表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
“先生来得得,一笑意舒舒”一句,生动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联系。诗人对老师的尊敬,以及因其到来而感到的愉悦,传递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最后两句“归路无灯火,冰轮挂岭隅”,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照耀山岭,营造出宁静而幽远的夜晚意境,引人遐思。
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厚的人文情感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艺术魅力。
秀溪何处好?
诗人提出一个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探讨自然风光的优美之处。
腊尾与春初。
描述季节交替,传达出冬去春来的生机。
山色梅边净,
通过梅花的清新映衬山色,强调自然的纯净。
人家竹里居。
人们隐居在竹林中,展现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先生来得得,
表达对友人或老师到来的喜悦。
一笑意舒舒。
通过笑容传递出愉悦的心情,增添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归路无灯火,
描绘归途的宁静,暗示自然的安详。
冰轮挂岭隅。
以冰轮(月亮)为象征,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暖情感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中提到的“腊尾与春初”意指什么?
A. 冬天的结束与春天的开始
B. 夏天的结束与秋天的开始
C. 每年的年末与年初
D. 四季的循环
诗中“人家竹里居”的意思是?
A. 人们住在竹林里
B. 人们住在城市里
C. 人们居住在梅树下
D. 人们在山上游玩
诗人对“先生”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充满敬意和喜悦
C. 产生了厌烦
D. 表示无所谓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更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人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