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3:01
金缕曲·戊寅上巳,寂坐空斋,枨触旧游,叠去年社园修禊韵,赋此志慨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还号长安客。
闭荒斋药炉茗椀,换将吟席。
三月余寒犹不减,满眼新芜送碧。
恼人是无情春色。
那管世间兴亡事,但莺花依例留陈迹。
徒令我,叹非昔。
年时祓禊欢场历。
趁嘉辰琴尊胜赏,慰人衰白。
劫后园林今寥落,每向花前太息。
漫寻遍烟郊尘陌。
一掬香兰愁波洗,旧繁华堕影成追忆。
吟思黯,曲江侧。
我仍然自称是长安的客人,
闭门在荒凉的书斋中,药炉和茶盏在一旁,
换上吟诵的席子。
三月的寒气依然没有减退,
满眼的新草送走了碧绿。
无情的春色让我恼火,
不在乎世间的兴亡变迁,
只留下一片莺花陈迹。
徒然让我叹息往昔的时光。
岁月流转,祓禊的欢场已经历过。
趁着佳辰琴声与酒尊共赏,来安慰我这衰老的白发。
经历了劫难的园林如今已是寥落,
每当面对花前,我不禁叹息。
漫步于烟雾弥漫的乡间小路,
一捧香兰愁波洗净,
往昔的繁华已成追忆。
我在曲江旁吟思黯然。
夏孙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风格多样,情感深沉。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春季的上巳节,诗人因感怀往昔的春游与欢聚而作。此时的社会背景中,经历了战乱和动荡,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夏孙桐的《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诗的开头,他自称为“长安客”,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同,更是一种对繁华的眷恋。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眼前的景象:闭门静坐,寒冷的春季依然未减,满眼的新绿却带来无情的感受,这种对春色的恼火,恰恰在反映诗人内心的不平与失落。
接着,诗人提到世间的兴亡,似乎对历史变迁感到无奈,莺花依旧,唯留下陈旧的痕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后,他回忆起往年的春游,欢声笑语已成记忆,现如今只能借美酒与琴声来慰藉那衰老的自己。
最后的描写中,园林的寥落与花前的叹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繁华的悔恨。诗的最后一句“吟思黯,曲江侧”,将情绪凝聚到一个低沉的尾声,仿佛在向往着那已经逝去的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通过春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人自称为哪个城市的客人?
A. 洛阳
B. 长安
C. 成都
诗中提到的“祓禊”指的是什么?
A. 祭祀活动
B. 赏花活动
C. 游玩活动
诗人对春色的态度是?
A. 期待
B. 恼恨
C. 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