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0:40
《开壁置窗命曰远轩 其三》 作者: 陈与义
我昨在衡山,伤心衢路侧。
岂知得此地,一坐数千息。
易安生痛定,过美出饥迫。
誓言如齐侯,常戒在莒厄。
要将万里身,独面九年壁。
如何不己奈,开窗玩霏碧。
招呼面前山,浮翠落衾席。
一笑等儿戏,都忘雪侵帻。
人生何不娱,今夕定何夕。
向来万顷胸,馀地吞七泽。
念此亦细事,未遽瑕生璧。
聊使山中人,永记山下客。
我昨天在衡山,感伤于行路的寂寞。
岂料来到这里,一坐就是数千的呼吸。
易安(李清照)因痛苦而平静,
过得美好却又饥饿。
誓言如齐侯,常常警惕在艰难的境地。
我想将万里的身躯,独自面对这九年的墙壁。
如何能不自我怜惜,开窗欣赏那青翠的霏霭。
招呼着眼前的山,浮动的翠色落在席子上。
一笑如同儿戏,完全忘却了雪侵袭的忧愁。
人生何必不去欢娱,今夜又是何夜呢?
以往的广阔胸怀,仍吞噬着七泽的余地。
想到这些也是小事,未必有瑕疵生于美玉。
聊让山中的人,永远记住山下的客人。
陈与义(约1090-1150),字子龙,号白云山人,晚号青云山人,北宋时期的诗人,主要以山水诗和抒情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开壁置窗命曰远轩 其三》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借诗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当时历史背景的关注。
这首诗以“开壁置窗”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自己在衡山的孤独与伤感,接着通过“岂知得此地,一坐数千息”表达出意外的觉悟。诗中提到的易安,既是对其才情的赞美,也揭示了诗人与李清照在情感上的共鸣。
“如何不己奈,开窗玩霏碧”一句,展现了诗人试图通过开窗欣赏自然美景来缓解内心的苦闷。山的浮翠与席子上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心与自然的和谐。
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人生何不娱,今夕定何夕”,表明对人生应有的豁达态度,强调无论身处何境,都应珍惜当下的快乐。而“念此亦细事,未遽瑕生璧”则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暗示即使生活再琐碎,也不应忽视其内在的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豁达的心态,珍惜当下的快乐,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人提到的“易安”指的是哪位著名的词人?
诗中“如何不己奈,开窗玩霏碧”的意思是?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