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3:56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
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
金鱼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系马岩花落。
出城三日尚逶迟,妻孥怪骂归何时。
世上小儿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春天的山间,鸟儿啼鸣,声声入耳;在这里,我的吟唱不可或缺。
路途漫漫,紧靠江边,君的言语在此不能缺少。
在金鱼池边看不见你,我直奔定山村去追寻你。
路人都说你并不远,骑马的少年清新而温雅。
风岩水穴名声在外,只隔着山溪,夜里却难以前行。
清晨的桥上,溪水缓缓流淌,梅花的花瓣飘浮着,知道你把马系在了岩边,花瓣也随之飘落。
出城三天,依然踌躇不前,妻子和孩子们埋怨我归来何时。
世上小儿夸口能跑得快,像你这样对我待之,今何处可寻?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成就卓越,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清新婉约。苏轼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人文关怀,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是苏轼在前往富阳新城途中所作。诗中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归家的渴望,同时描绘了沿途的山水美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惜。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水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以春山和鸣春禽的景象引入,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吟唱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路长漫漫”与“君语”相结合,突出了友谊的重要性,诗人深知在这漫长的路程中,友人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
在诗歌的中段,诗人追寻友人的足迹,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然而,尽管路人称友人并不远,但“骑马少年清且婉”又暗示了友人的不易接近,给人以一丝无奈。
最后,诗人自述出城三日的迟滞,妻子和孩子们的埋怨则反映出家庭与友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得诗人的心境更加复杂,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家庭责任的自觉。结尾的“如君相待今安有”更是以孩童的比较,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家庭责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诗中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强调了友情与家庭的重要性。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骑马少年”的形象,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