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11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
作者:苏轼 〔宋代〕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点黑南,忠义老研磨。
伟节何须怒,宽饶要少和。
吾衰此无用,寄与小东坡。
远为人类予。
这首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穿透云层,清丽的荷花从水中绽放。我的文章在黑色的砚台上精心书写,忠义的精神在老磨坊中不断打磨。伟大的节操何必生气,宽容大度才是少争执。我已衰老,无能为力,这个砚台寄给小东坡,希望能对人类有所用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风格多样,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身处逆境,他寄情于砚台,表达对儿子的关怀以及对人类的期望。诗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理想的执着。
这首诗以清丽的意象开篇,描绘了月光与荷花的自然美,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接着,苏轼以砚台象征文人的品格和追求,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珍视和对伟大节操的思考。他在诗中提出宽容与和谐的重要性,似乎在劝诫自己和他人,无论身处何境,修身齐家、为人处世都应以宽厚的心态对待。最后,他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希望这块砚台能够传承下去,成为小东坡(苏过)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更反映了他对家庭及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注。诗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和人文关怀,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担当,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文人精神、家庭情感和人生哲学展开,体现了苏轼对忠义与宽容的理解,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号是什么?
A. 子瞻
B. 东坡
C. 仁翁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象征忠义的意象是什么?
A. 月光
B. 荷花
C. 砚台
答案:C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家庭的关怀
C. 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龙尾石砚寄犹子远》都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但前者更多的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悟,而后者则突出对家庭与文化传承的关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对《龙尾石砚寄犹子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优秀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