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不欺堂》

时间: 2025-04-26 03:30:35

诗句

室明室暗两相宜,方寸长存不可欺。

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常畏自家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35

原文展示

不欺堂
作者: 苏邦 〔宋代〕

室明室暗两相宜,
方寸长存不可欺。
勿谓天高鬼神远,
要须常畏自家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明亮的和昏暗的环境各有适宜之处,但内心的清白与正直是永远不能欺骗的。不要认为天高、鬼神远,就可以放松警惕,实际上我们更应该时刻警惕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注释

  • 室明室暗:指的是明亮的房间和昏暗的房间,这里用来比喻外部环境的变化。
  • 方寸:指心灵或内心。方寸之地,指内心的空间。
  • 不可欺:不可欺骗。强调内心的真实和清白。
  • 勿谓:不要认为。
  • 天高鬼神远:指的是对天界鬼神的距离感,暗示人们对道德约束的松懈。
  • 自家知:指自己内心的真实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邦,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以清新、简练的风格著称,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道德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文化盛行的时期。社会对道德和内心修养的重视,使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诚实与自省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不欺堂》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内涵。诗的前两句“室明室暗两相宜,方寸长存不可欺”揭示了外界环境的多样性,而内心的真实与清白是不可动摇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道德标准和自我约束是最为重要的。

后两句“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常畏自家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人们常常因为认为外在的神明遥不可及而放松对自身的约束,但实际上,最大的审判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这种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反映了对道德自律的重视。

全诗结构严谨,语句对仗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通过简单的意象,作者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真实与道德的光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室明室暗两相宜:明亮与暗淡的房间各有适宜之处,暗示外在环境的多样性。
  2. 方寸长存不可欺:内心的真实和正直是永恒的,无法被外在环境所改变。
  3. 勿谓天高鬼神远:不要因为认为神灵遥远而放松道德自律。
  4. 要须常畏自家知:应当常常忌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道德标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室明室暗”和“天高鬼神”都采用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室明室暗”来比喻外在环境和内心状态的变化。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真实与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道德标准永远不能被忽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环境与生活状态。
  • 明暗:象征真相与虚假、道德与堕落的对比。
  • 鬼神:象征道德约束与内心审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方寸”指代什么? A. 房间
    B. 内心
    C. 道德

  2. 诗中的“勿谓天高鬼神远”传达了什么思想? A. 不必害怕鬼神
    B. 内心应常有警惕
    C. 外在环境不重要

  3.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外在环境的变化
    B. 内心的真实与自我约束
    C. 对鬼神的崇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自遣》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不欺堂》与王维的《自遣》进行比较。两首诗都强调了内心情感与道德自律的重要性,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结合,而苏邦的诗则更加强调内心的真实反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四梦图·梦蝶 田舍即事十首 明道祠满 与叶士岩 题桃源图一首 书事十首 六言吾首赠李相士景春 挽葛夫人二首 书近事二首 七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高山仰止 玄字旁的字 楞眉横眼 丹青过实 岂遽 单人旁的字 包含消的成语 百里才 尸字头的字 包含剪的成语 玩臣 银符 鼠字旁的字 兔死犬饥 轫车 急不可待 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