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8:54
原文展示:
上楮平山 张嵲 〔宋代〕
层阴生万里,岁晚岚雾昏。 终日转盘道,那知入寒云。 忽上最高顶,划见众山繁。 嵯峨插苍旻,迫窄塞厚坤。 俯仰混一气,眺听属无垠。 直欲遡丰隆,逝将排帝阍。 小臣敢上诉,边尘暗中原。 天宁忍下土,厌此豺虎群。 庶几动真宰,一洗戎马氛。 此意复茫昧,侧伫扬精魂。
白话文翻译:
层层阴云覆盖万里,岁末时节山岚雾气昏沉。 整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走,不知不觉进入了寒冷的云雾之中。 突然攀登到最高峰顶,豁然开朗,看到群山连绵。 山峰高耸入云,狭窄之处仿佛堵塞了大地。 俯仰之间,天地浑然一体,远望聆听,无边无际。 我直欲追溯风神,将要叩开天帝的门户。 我这小臣敢于上告,边疆尘土掩盖了中原。 天难道忍心让这片土地受苦,厌恶这些如豺虎般的敌人。 或许能感动真正的神灵,一扫战乱的气氛。 这种愿望再次变得模糊,我侧身站立,期待精神的振奋。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中原地区正遭受外族侵扰,社会动荡不安。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眺望远方的景象,同时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边尘暗中原”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发的现实,而“庶几动真宰,一洗戎马氛”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深切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的壮丽和云雾的迷茫,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层阴生万里,岁晚岚雾昏”描绘了阴云密布、雾气沉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而“忽上最高顶,划见众山繁”则突然转折,展现出壮阔的山川景色,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直欲遡丰隆,逝将排帝阍”等句,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神灵的祈求,体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山川的描绘和对神灵的祈求,体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期盼。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层阴生万里”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晴朗的天空 B. 阴云密布 C. 阳光明媚 D. 星光灿烂 答案:B
“忽上最高顶,划见众山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恐惧 C. 豁然开朗 D. 悲伤 答案:C
诗中“直欲遡丰隆,逝将排帝阍”中的“丰隆”指的是什么? A. 山峰 B. 风神 C. 天帝 D. 云雾 答案:B
“小臣敢上诉,边尘暗中原”反映了什么现实? A. 和平繁荣 B. 战乱频发 C. 经济发展 D. 文化繁荣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此意复茫昧,侧伫扬精魂”表达了什么? A. 明确的愿望 B. 模糊的愿望 C. 坚定的决心 D. 放弃的念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