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54
原文展示:
题顯道人壁 杨亿 〔宋代〕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 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 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
白话文翻译:
我的心如同寒灰一般不再燃烧,平常的谈论就能覆盖整个天空。 门前临着颍水居住多年,佛法从曹溪传承了几世。 儒士中有谁能一同翻阅佛经,城里的人们常常施舍金钱。 翰林的诗版清晰可见,曾经与我家族有过旧缘。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里,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尤以诗文著称。杨亿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题写在显道人壁上的作品,显道人可能是杨亿的朋友或是一位佛教僧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心境的描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普遍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显道人生活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首句“心似寒灰不复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不再受世俗情感的波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显道人居住环境和佛教传承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和敬仰的情感。最后两句提及翰林诗版,暗示了诗人与显道人之间的深厚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尊重。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寒灰”比喻什么? A. 内心的平静 B. 热情的燃烧 C. 寒冷的天气 答案:A
“法自曹溪几世传”中的“曹溪”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一个流派 B. 一条河流 C. 一个地名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翰林诗版”暗示了什么? A. 诗人与显道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B. 诗人对翰林院的敬仰 C. 诗人的作品被广泛传播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