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0:00
读高帝纪
始皇坑儒生,秦室遂颠覆。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
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
全诗翻译:
始皇帝杀害了许多读书人,因此秦朝迅速灭亡。为了得到权力而淹没在权力的漩涡中,怎么能够追赶前人的足迹呢?在秦朝初期,地方长官对秦朝的事情已经非常熟悉了。事情的取舍有不同,何必让自己受困于此?当初从丰沛豪家起家,追逐中原的猎物。君王自己具备神勇,难道将士会局限于此?当时汉朝分治,素行上却很污秽。屠沽与刀笔的官吏,杂七杂八并不属于同一类。叔孙晚被推举,韩彭却遭受杀戮。一张一弛,常常像转动的轴一样。高皇帝亲自做决定,这道理深刻如烛光照亮。英俊的风范何在,遗留的事迹只是一纸简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君衡,号青门,宋代诗人,擅长古文,作品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他的诗多涉及历史、政治等题材,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读高帝纪》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历史对比,反思秦汉更替的历史教训,表达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读高帝纪》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周紫芝通过对秦汉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他对权力、道德及人性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始皇坑儒生”,直接揭示了秦始皇的残酷与无情,显示出对知识分子的极度压制。接着,诗人描绘了秦朝的覆灭,强调了权力的无常和历史的教训。
在诗中,周紫芝不仅仅在叹息历史的悲剧,更在提醒后人要警惕权力的诱惑和对名利的追逐。他通过“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这句,指出地方官员对历史教训的熟悉,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人性的弱点。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洗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最后两句“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更是让人深思,英俊的风范何在,留下的不过是一纸空文,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通过这首诗,周紫芝不仅在讲述历史,更在传达一种对未来的警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秦汉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权力的无常和历史的教训,传达出对未来的警醒与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秦始皇做了哪些事情导致秦朝的灭亡?
诗中提到的“亭长”指的是哪个身份?
“高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读高帝纪》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