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9:09
大阃寻常弃郑师,
后人休望及瓜期。
豺狼封豕咸登用,
都邑人民委若遗。
曾见羌夷皆内地,
忍闻淮济是边陲。
经纶事业君当念,
闻道任嚣髻已椎。
在广阔的天地间,郑国的军队被常常抛弃,
后人再也不要指望能像瓜果一样丰收。
豺狼和野猪都被封锁,成为了权势的工具,
城市中的百姓被遗弃,犹如失去的东西。
曾经见过羌族和夷族的人都回到了内地,
怎忍心听说淮河和济水的地方却成了边陲?
治理国家的事业,你应该深思熟虑,
听说任嚣的发髻已经被压迫得破碎了。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号天池,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才华和深邃的政治见解而著称,尤其在明初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背景是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内忧不断,诗人对此深感忧虑。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与民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开头两句以郑国军队的抛弃为引,隐喻当时国家的动荡与无力。接着,诗人利用“豺狼封豕”的意象,揭示了权力者的贪婪与对人民的压迫。通过对羌夷归入内地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国家边界安全的担忧,以及对民众安危的关心。
最后几句中,诗人呼吁治理国家的君主应当深思熟虑,反映出一种责任感与紧迫感。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运用生动的意象与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诗人的忧国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郑师”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军队?
“豺狼封豕”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