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1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17:20
江城子·赏春
作者: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
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
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
天易见,见伊难。
春寒料峭,细雨轻风,
在酒杯前,回忆往昔的欢愉。
曾在梨花下,流下寂寞的泪水。
芳草萋萋,南浦的路上烟雾弥漫,
伴着离别的泪水,望着青山。
昨夜在梦中相会,
在水云之间,默默无言。
可惜一醒来,愁恨依旧。
辗转在被褥中,空自懊恼,
明明天易见,见到你却难。
作者介绍:朱淑真,宋代女词人,是南宋时期较为著名的女性词作家。她的词作多以婉约细腻著称,常常表现女性的情感与困境。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春寒时节,诗人身处离愁别绪中,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女性在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纠葛。
朱淑真的《江城子·赏春》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春寒细雨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开篇的“斜风细雨作春寒”,给人以清冷的感觉,暗示着词人的内心世界正被思念与愁苦所包围。接着,词人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一句,将梨花与泪水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象征着美好与失落的交织。接下来的“芳草断烟南浦路”,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草木的萋萋与水雾的朦胧,映衬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词人以梦境的描写结束,梦中相聚的美好与醒来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思念的苦涩。“天易见,见伊难”更是将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整首词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更在情感上细腻动人,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无奈,通过春天的细雨和寒风,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测试:
诗中“斜风细雨”描绘的是哪种季节的天气?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词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A. 南浦路
B. 梨花
C. 青山
D. 春寒
“天易见,见伊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重逢
B. 无奈与失落
C. 高兴与快乐
D. 忧愁与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朱淑真的《江城子·赏春》更侧重于春天景象与内心的结合,表达了细腻的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但朱淑真的作品更为直接地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以增强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