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台令》

时间: 2025-04-26 04:38:59

诗句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8:59

三台令

作者: 李煜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白话文翻译:

整夜未眠感到疲倦,披上衣服走出门外。
寒冷的月光照在秋天的竹子上,风声透过窗子划过夜晚的宁静。

注释:

  • 不寐:不睡觉,指失眠。
  • :疲倦、疲乏。
  • 长更:指夜晚的更替,通常是指凌晨。
  • 披衣:披上衣服,形容起身时的动作。
  • 月寒:月光寒冷,形容秋夜的寒冷。
  • 秋竹:秋天的竹子,意指秋天的景象。
  • 风切:风的声音如刀切般清晰。
  • 夜窗声:夜晚通过窗户传来的声音,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月寒秋竹”及“风切夜窗声”反映了诗人对秋夜景象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清冷的气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富有个人色彩。李煜在位期间国势衰弱,后被宋朝攻陷,成为俘虏,后期创作多带有感伤和怀旧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煜身处困境之际,表达了他对孤独夜晚的思索和对已逝繁华的怀念。诗中的场景是他失去权势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三台令》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展现了李煜内心的孤独和疲惫。诗的开头“不寐倦长更”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思虑而无法入睡的状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惆怅。“披衣出户行”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行动,似乎是为了逃避内心的烦闷。

接下来的“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则是对环境的细致描写,月光的寒冷与秋竹的冷清形成了对比,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夜晚的风声也如同刀割般清晰,让人感受到一种刺骨的冷。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夜晚,展现了李煜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悲伤。诗中充满了孤寂与清冷的意境,充分体现了李煜作为词人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寐倦长更”:表达了夜无法安眠,内心的疲惫。
    • “披衣出户行”:起身走出,试图摆脱内心的烦闷。
    • “月寒秋竹冷”:描写秋夜的寒冷,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风切夜窗声”:风声清晰如刀,增加了夜晚的寂寥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风切”将风声比作刀,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夜晚的凛冽。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李煜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展现了他内心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与寂寞,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代表清冷和坚韧,结合秋天的意象,暗示生命的凋零。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寒秋竹冷”中的“月”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快乐
  2. “不寐倦长更”中“长更”指的是什么?

    • A. 白天
    • B. 夜晚
    • C. 黄昏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孤独与怀念
    •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煜的《三台令》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描绘了孤独的夜晚,但李煜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怀旧,而苏轼则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乐观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煜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庚子荐饥 闻严坦叔入朝再用前韵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 癸卯岁旦 客自邵武来言王野使君平寇 题赵忠定公雪锦楼诗 钟春伯园林 访徐益夫 豫章巨浸呈陈幼度提干 觉慈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嫣然含笑 迎头痛击 枯僵 拆东墙补西墙 复礼克己 包含粜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声玉振 乳娣 婴城自保 口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天转地转 上墓 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