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3:42
柳长春
作者: 陆茜 〔清代〕
半为离愁,半因多恨。
无端花事消磨尽。
梧桐泪雨又声声,
重衾冷透眠难稳。
落叶吟秋,残灯拖晕。
霜寒金井西风紧。
谁家儿女倚黄昏,
玉箫吹彻梅花引。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与恨意交织,花事的变化让人无奈,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已消逝。夜雨声中,梧桐树仿佛在哭泣,冷透的被褥使人难以安稳入眠。秋叶纷落,孤独的灯光拖曳着朦胧的影子,寒霜侵袭,西风劲吹,令人倍感凄凉。黄昏时分,谁家儿女倚窗而望,悠扬的玉箫声飘荡在梅花间,仿佛在诉说着离愁的故事。
“玉箫吹彻梅花引”可理解为对梅花的赞美,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高,而玉箫则常与柔美的音乐联系在一起,二者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陆茜,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留下的诗作展示了她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她的诗歌多以抒情为主,常涉及离愁别绪,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柳长春”写于清代社会风气变迁的背景下,女性的地位逐渐有所提升,但仍受传统文化的局限。诗中表现出的离愁和恨意,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感受与思考。
这首《柳长春》从内心情感出发,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氛围。诗的开头便点明了心中的“离愁”和“多恨”,这两种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悲伤色彩。接着,“无端花事消磨尽”一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既是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梧桐泪雨又声声”更是加强了这种悲悯情怀,梧桐树与泪雨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寄托。接下来的意象如“落叶吟秋,残灯拖晕”更是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孤独的氛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苦楚。
最后两句“谁家儿女倚黄昏,玉箫吹彻梅花引”以悠扬的乐声结束,给人以一丝希望,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多么悲伤的情感,生活依旧在继续,仍有美好的音乐在耳边回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愁别绪的复杂感受,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终在音乐中寻求一丝宁静。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中“离愁”与“多恨”的意义是什么?
“梧桐泪雨”中的“泪雨”比喻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玉箫”象征什么?
可将《柳长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情感细腻,后者则更加豪放,二者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