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1:35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作者:岳飞 〔宋代〕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昨夜寒蝉不停地鸣叫,
我在梦中被惊醒,已是三更时分。
我独自起身,沿着台阶走来走去,
四周静悄悄的,窗外的月光朦胧而明亮。
白头苍苍却仍为功名所累,
老去的松竹掩映着我归家的路。
我想把心中的烦恼寄托于瑶琴,
可知音难觅,琴弦断了又有谁能倾听呢?
岳飞,字鹏举,号岳武穆,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民族英雄、诗人,因其忠诚和勇敢而受到后世崇敬。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创作于岳飞被迫离开战场、面临政治斗争的艰难时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追求与对家国的忧虑,充满了感伤与无奈。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展现了岳飞深邃的情感与复杂的心理状态。诗的开头以“寒蛩不住鸣”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寒蝉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惊醒于“千里梦”,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他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在“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中,月光的朦胧与人际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白首为功名”更是道出他的无奈与苦涩,虽已年迈但仍为功名所苦,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名利的追求与失落。
最后几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深切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体现了岳飞作为一位英雄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与内心的烦忧,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岳飞作为一位英雄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
“寒蛩”指的是什么?
“已三更”意指什么时候?
诗中表示孤独的意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