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6:40
度索寻橦国,升猱饮狖形。
俯窥愁净绿,仰睇失空青。
雨过苔絙湿,风来箐雾腥。
天将限夷夏,何用罪坤灵。
过了绳索,寻觅那橦国,攀登而上,仿佛在饮着猿猴的形影。俯视下面,愁苦的绿意尽显,仰望天空,却失去了那蓝色的清澈。雨过后,苔藓湿润,风来时,山谷飘荡着湿润的气味。天将要限制夷夏,何必去惩罚这大地灵气呢?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季思,号青莲,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词、诗、文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咏绳桥》创作于明代,诗人在游历时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汇聚成诗。此时正值明代中期,政局动荡,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愈发深刻。
《咏绳桥》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开篇的“度索寻橦国”,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探险意味的场景,通过绳索象征着人生道路的艰难与挑战。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俯视与仰望的对比中,展现出一种忧愁的情绪。
“雨过苔絙湿,风来箐雾腥”描绘了雨后自然的景象,生动而细腻,诗人用触觉与嗅觉传达出自然的气息,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氛围。而最后两句则引发了诗人对天命与自然的深思,提出了对生命意义的质疑与探讨,显示出一份无奈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忧伤的自然意象,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感悟,表达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自然与人生的辩证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度索”指的是什么?
A. 过河
B. 跨越绳索
C. 爬山
D. 游泳
“俯窥愁净绿”中的“愁净绿”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诗中提到的“橦国”象征着什么?
A. 现实
B. 理想国度
C. 战争
D. 贫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咏绳桥》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同样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李白更加强调豪情与放纵,而杨慎则倾向于细腻的内心独白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