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17
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
我没有能力从事耕作和收获,也没有鸡和猪。
我把蚌壳烧成灰,晒干木筏的泡沫,
用野芦苇编成房屋,用青蔓做成门。
稚嫩的孩子用荷叶做衣服,来充当牛犊的鼻环。
本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穷的农民生活状态。诗中没有涉及特别的典故,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青溪,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乡村生活,描绘民生疾苦。
《岸贫》反映了梅尧臣对贫困生活的思考,借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艰辛的感慨。诗作的背景可追溯到宋代社会,农业是主要经济形式,而贫困和艰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岸贫》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贫困的农民生活。诗的开头,“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作者的处境,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哀。接下来的几句,虽然描述的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细节,但却饱含着深厚的情感。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这些都是农民为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反映出一种艰苦的生活状态。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则描绘出一种简陋而又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虽然条件艰苦,但却透露出一种朴素的美。最后一句“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则传递出一丝天真与童趣,富有生活的气息。在艰难的生活中,孩子们也能找到乐趣,体现出人性的光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贫困农民的辛劳与坚韧,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贫穷农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自然的依赖与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人性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的乐观精神。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无能事耕获,亦不有__”表达了作者的贫困。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孩子用荷叶做衣服体现了生活的艰辛。(对/错)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比,梅尧臣的《岸贫》同样描绘了贫困的生活,但梅尧臣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细节,而杜甫则更关注对社会的控诉与对人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