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29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夜晚的情景,月光照耀下,星星在天幕上次第闪烁。情侣们唯恐黎明的到来会打断他们的美好时光。如今的人们不再需要像昔日那样用针线缝制巧果来表达情感,因为他们已无心情去送这些东西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子真,号惭愧,唐代诗人,以其诗歌风格多样、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七夕节前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表现了对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七夕》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现了七夕夜的浪漫氛围。诗中“月帐星房”描绘出一个梦幻般的夜空,充满了浪漫的情调。接着,诗人用“惟恐曙光催”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爱情的珍视,似乎在诉说着情侣之间美好时光的短暂与脆弱。最后一句“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则道出了一种对现代爱情的无奈,不再需要传统的仪式来表达情感,似乎也反映出如今人们对爱情的淡漠和无心。
整首诗通过优美而简练的语言,深刻地传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伤,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现代人情感淡漠的感叹,反映了时代变迁对爱情观念的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中“月帐星房”描绘的是:
“惟恐曙光催”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罗隐的《七夕》和秦观的《鹊桥仙》,两首诗都涉及七夕的主题,但罗隐的诗更显得忧伤,对现代爱情的无奈感叹,而秦观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和祝福,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