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5:02
原文展示: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看到幽兰轩里事,依然流恨似宣和。
白话文翻译:
历经沧桑的岁月与这片山河长久相伴,却因中原的变迁而泪流满面。回想起幽兰轩中的往事,心中的遗憾依旧如宣和年间那般深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以情感丰富、文辞华丽著称,代表作有《牡丹亭》等。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沧桑变迁的深切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回顾历史,感慨国家兴衰变迁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沧桑”、“涕泪”、“幽兰轩”和“宣和”等词汇,构建了一幅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诗中,“沧桑长共此山河”一句,既表达了对国家历史的深刻认识,也透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而“却为中原涕泪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将个人的悲伤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后两句通过对“幽兰轩”和“宣和”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沧桑变迁的深切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沧桑”一词比喻了什么? A. 世事的巨大变化 B. 个人的悲伤 C. 国家的兴衰 D. 历史的变迁
“幽兰轩”在诗中可能代表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地方 B. 过去的记忆 C. 历史的变迁 D. 国家的兴衰
诗中的“宣和”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地方 B. 过去的记忆 C. 北宋徽宗的年号 D. 国家的兴衰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