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8:39
何处鸾笙凤管清,
觉来身世在蓬瀛。
龟蒙岛峄争趋势,
恒霍嵩华共仰兄。
封禅幸无书献纳,
洞天尚有路通名。
自惭游兴非司马,
不扣天门空此生。
在哪里才有那清脆的鸾笙和凤管之声呢?
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身处于蓬莱仙境。
龟蒙山和泰山争相向上,
恒山和霍山同样令人仰望。
庆幸的是,封禅的仪式没有书信来献纳,
洞天福地仍有通往名声的道路。
我感到羞愧,游玩的兴致不如司马迁,
不去敲响天门,空度此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梦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登泰山之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壮丽景色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自省。
这首《登泰山二首》通过对泰山及其周边山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山的敬仰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以“鸾笙凤管”的音乐意象引入,暗示了心灵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对比“龟蒙岛峄”和“恒霍嵩华”,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高峰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省自己未能达到司马迁的成就,表达了对未能敲响“天门”的遗憾,隐含着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与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思考,同时反映了对人生成就的自省与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测试:
“何处鸾笙凤管清”中的“鸾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诗中提到的“蓬瀛”是指什么地方?
A. 水边
B. 仙境
C. 高山
诗人感到自惭是因为:
A. 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
B. 没有参加封禅
C. 没有人陪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写了对高山的敬仰与人生理想的追求,但其情感更加沉重,强调人生的艰辛与奋斗。而陈梦良的《登泰山二首》则更倾向于对理想的向往与自省,展现了更为自由与洒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