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7:35
蹇驴清晓破平芜,来访故人村外居。
门掩却寻山背路,堂虚惟阅案头书。
不知车马从何往,借问僮奴归得无。
留待西风日停午,只听松竹响萧疏。
清晨的雾霭中,我骑着驴子走出平坦的田野,前来拜访我的老朋友,然而他却住在村外。门虽关上,我仍旧寻着山后的小路,希望能找到他。堂屋空荡荡的,我只是静静地阅读案头的书籍。
我不知道车马从何而来,便想问问家里的仆人,他们是否归来。
我决定在西风中停留到正午,只听见松树和竹子间的响声,显得格外清幽。
作者介绍: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宗元,号退庵,晚号“龙门隐者”,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学说以“心学”为主,强调内心的自省与修养,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九渊与友人约见未果的情景,其间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前往朋友家拜访却未能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开头用“蹇驴清晓破平芜”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伴随着温柔的晨曦,诗人骑着驴子走在平坦的田野上,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接下来的“门掩却寻山背路”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渴望与追寻,尽管门已关闭,但他依然不放弃寻找的决心。
在“堂虚惟阅案头书”中,诗人转入内心的宁静,虽未能见到朋友,但他选择在书中寻找慰藉。这种内心的自我对话与反思,体现了陆九渊的理学思想。此外,诗中提及的“车马从何往”与“借问僮奴归得无”,则反映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思索。
最后一句“只听松竹响萧疏”,则是对环境的细腻观察,松竹在风中的响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幽,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的豁达与淡泊,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相约却未见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作者的心境与哲理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蹇驴”是指什么?
A. 一只小马
B. 一只驴子
C. 一只小狗
D. 一只小羊
诗人选择在“堂虚惟阅案头书”,表明他对此时此刻的什么态度?
A. 无聊
B. 享受孤独
C. 不知所措
D. 厌倦生活
“只听松竹响萧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伤
B. 宁静
C. 激动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