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仗剑行》

时间: 2025-05-04 00:30:30

诗句

昨夜星官动紫微,今年天子用武威。

登车一呼风雷动,

遥震阴山撼巍巍。

胡骄子,当见旄头蚀应死。

愿骑单马仗天威,挼取长绳缚虏归。

仗剑遥叱路傍子,

匈奴头血溅君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0:30

原文展示:

仗剑行
作者: 万齐融 〔唐代〕

昨夜星官动紫微,今年天子用武威。
登车一呼风雷动,遥震阴山撼巍巍。
胡骄子,当见旄头蚀应死。
愿骑单马仗天威,挼取长绳缚虏归。
仗剑遥叱路傍子,匈奴头血溅君衣。

白话文翻译:

昨夜紫微星动荡不安,今年的天子已显出威武之气。
他一声呼唤,仿佛风雷响起,远远震撼阴山,摇撼巍峨高峰。
胡人骄横,见到了旄头旗帜便应当死去。
我愿骑着单马,凭借天子的威势,抓住长绳捆绑敌人归来。
我手持宝剑,远远地在路旁喝斥敌人,匈奴人的鲜血溅在了君主的衣服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星官:指星宿,古代天文学上对天空星象的划分。
  • 紫微:指紫微星,古代认为是帝王星,象征皇权。
  • 武威:指武力和威势。
  • 旄头:指旄头旗,是古代军队的军旗,象征军队的威风。
  • 仗剑:手持宝剑,象征武力和勇气。
  • 匈奴:古代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典故解析:

  • 紫微星:紫微星在古代被视为皇帝的象征,预示着国家的兴旺和武力的强盛。
  • 阴山:指阴山山脉,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诗中以此象征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齐融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战斗的豪情。

创作背景: 《仗剑行》创作于唐代盛世,国家强盛、疆域辽阔,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场景,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与勇武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仗剑行》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战歌,诗中充满了雄壮的气氛和昂扬的斗志。开篇以“昨夜星官动紫微”引出天子的威势,暗示国家的动荡与兴起,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接着通过“登车一呼风雷动”展现了天子的号召力和军队的威武,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皇权的震慑力,仿佛一声号令便可震撼山河。

在“胡骄子,当见旄头蚀应死”一句中,诗人表现出对敌人的轻蔑与仇恨,暗示敌人面对天子旗帜时的畏惧。接下来的“愿骑单马仗天威”展现了诗人渴望参战的豪情,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

最后一联“仗剑遥叱路傍子,匈奴头血溅君衣”则是诗歌的高潮,展现了诗人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胜利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整首诗通过激昂的言辞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荣耀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星官动紫微:昨夜星象动荡,暗示国家动乱。
  2. 今年天子用武威:今年的皇帝展现出强大的威势。
  3. 登车一呼风雷动:皇帝发号施令,威力如风雷般震撼。
  4. 遥震阴山撼巍巍:远方的阴山为之震动,暗示敌人不安。
  5. 胡骄子,当见旄头蚀应死:胡人见到我们的军旗便应当惧怕并死去。
  6. 愿骑单马仗天威:我愿意骑马,凭借天子的威力出战。
  7. 挼取长绳缚虏归:希望能抓住敌人,将他们缚回。
  8. 仗剑遥叱路傍子:我高举宝剑,远远地喝斥敌人。
  9. 匈奴头血溅君衣:匈奴人的鲜血溅到了君主的衣服上,表现出杀敌的豪情。

修辞手法:

  • 夸张:通过“风雷动”来表现皇帝的号召力。
  • 对仗:每联中都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以“风雷”比喻皇帝的威势,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愤怒,体现了唐代的民族气节和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紫微星:象征皇权和国家的运势。
  2. 风雷:代表强大的号召力和战斗的气势。
  3. 旄头:象征军队的力量和威风,令人畏惧。
  4. 单马:象征勇敢与无畏的精神。
  5. 鲜血:象征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紫微”指的是哪个星宿?
    A. 北斗星
    B. 皇帝星
    C. 太阳
    D. 月亮

  2. 诗人希望骑什么去战斗?
    A. 骆驼
    B. 单马
    C. 战车
    D. 大象

  3. “匈奴头血溅君衣”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愤怒与荣耀
    C. 安宁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现了对边疆战争的豪情和对敌人的蔑视。
  • 高适的《燕歌行》:描绘了士兵出征的壮烈情景。

诗词对比: 《仗剑行》和《出塞》都是描写边疆战争的诗作,但《仗剑行》更为豪迈、气势磅礴,而《出塞》则在情感上更显悲壮,展现了士兵的牺牲与无奈。两者均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怀徐审知王彦博审知之侄彦章 生米市尽处有寺名演义有二物且得甘叔异邓南 重九才四日尔风雨如此病卧殊亡聊小儿辈取酒 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 呈衡州使君先生二首 送恭叔赴海门尉端叔约同过湘西酌别四首 其三 审知见过 题渊明采菊图子璿所作 简赠吴仲权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火姻缘 聿字旁的字 包含积的成语 用行舍藏 己字旁的字 叠矩重规 论比 金飔 说来道去 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束身自好 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捺瑟 蜀山 卜字旁的字 一人吃斋,十人念佛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