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7:00
原文展示:
九畴一五行,洪范义先具。伯鲧一汩陈,维帝乃震怒。启贤能继禹,天罚行有扈。桑门易地风,其说本舛互。奈何洛下儒,侮圣不知惧。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既与洪范殊,宁免彝伦斁。百世而可欺,君子亦有恶。
白话文翻译:
九畴之中五行为首,洪范的意义首先具备。伯鲧一味陈述,使得天帝震怒。启贤能够继承禹的遗志,天罚施行于有扈。桑门易地之风,其说法本就相互矛盾。为何洛下的儒生,侮辱圣人却不自知畏惧。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既然与洪范不同,怎能避免彝伦的败坏。即使百世之后仍可欺骗,君子也有所厌恶。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儒家思想受到挑战,佛教等其他宗教思想逐渐流行。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维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的回顾,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作者通过对伯鲧、启贤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桑门易地风和洛下儒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儒家思想的衰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的回顾,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作者通过对伯鲧、启贤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桑门易地风和洛下儒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儒家思想的衰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畴”是指什么? A. 古代传说中的九种治理国家的方法 B. 古代的九种礼仪 C. 古代的九种文学体裁 答案:A
诗中的“伯鲧”是指谁? A. 古代的治水英雄 B. 古代的文学家 C. 古代的政治家 答案:A
诗中的“启贤”是指谁? A. 禹的儿子 B. 伯鲧的儿子 C. 有扈的领袖 答案:A
诗中的“桑门”是指什么? A. 佛教 B. 道教 C. 儒家 答案:A
诗中的“洛下儒”是指什么? A. 洛阳的儒生 B. 洛水的儒生 C. 洛神的儒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