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斋中读书 其四》

时间: 2025-04-27 09:47:00

诗句

九畴一五行,《洪范》义先具。

伯鲧一汩陈,维帝乃震怒。

启贤能继禹,天罚行有扈。

桑门易地风,其说本舛互。

奈何洛下儒,侮圣不知惧。

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

既与《洪范》殊,宁免彝伦斁。

百世而可欺,君子亦有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7:00

原文展示:

九畴一五行,洪范义先具。伯鲧一汩陈,维帝乃震怒。启贤能继禹,天罚行有扈。桑门易地风,其说本舛互。奈何洛下儒,侮圣不知惧。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既与洪范殊,宁免彝伦斁。百世而可欺,君子亦有恶。

白话文翻译:

九畴之中五行为首,洪范的意义首先具备。伯鲧一味陈述,使得天帝震怒。启贤能够继承禹的遗志,天罚施行于有扈。桑门易地之风,其说法本就相互矛盾。为何洛下的儒生,侮辱圣人却不自知畏惧。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既然与洪范不同,怎能避免彝伦的败坏。即使百世之后仍可欺骗,君子也有所厌恶。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畴:古代传说中的九种治理国家的方法。
  • 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代哲学中的五种基本元素。
  • 洪范:古代的一种政治理论,主张以道德治理国家。
  • 伯鲧: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因治水失败被杀。
  • 汩陈:一味陈述,不加选择。
  • 启贤:指启,禹的儿子,继承禹的遗志。
  • 有扈:古代部落名,曾被禹征伐。
  • 桑门:指佛教。
  • 舛互:相互矛盾。
  • 洛下儒:指洛阳的儒生。
  • 彝伦:常理,常道。

典故解析:

  • 伯鲧一汩陈:指伯鲧在治水时一味陈述自己的方法,未能得到天帝的认可,最终导致天帝震怒。
  • 启贤能继禹:指启继承了禹的遗志,继续治理国家。
  • 天罚行有扈:指禹对有扈部落的征伐,被视为天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儒家思想受到挑战,佛教等其他宗教思想逐渐流行。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维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的回顾,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作者通过对伯鲧、启贤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桑门易地风和洛下儒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儒家思想的衰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畴一五行,洪范义先具:开篇点明五行在九畴中的重要性,洪范的意义首先具备。
  • 伯鲧一汩陈,维帝乃震怒:伯鲧一味陈述,使得天帝震怒,暗示其治水失败的原因。
  • 启贤能继禹,天罚行有扈:启贤能够继承禹的遗志,天罚施行于有扈,展现了对启的赞扬。
  • 桑门易地风,其说本舛互:桑门易地之风,其说法本就相互矛盾,批判佛教思想的混乱。
  • 奈何洛下儒,侮圣不知惧:为何洛下的儒生,侮辱圣人却不自知畏惧,批判当时儒生的无知和无畏。
  • 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形容社会变革的混乱。
  • 既与洪范殊,宁免彝伦斁:既然与洪范不同,怎能避免彝伦的败坏,表达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 百世而可欺,君子亦有恶:即使百世之后仍可欺骗,君子也有所厌恶,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畴一五行”,将五行比作九畴中的首要元素。
  • 拟人:如“维帝乃震怒”,将天帝拟人化,表达其愤怒。
  • 对仗:如“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通过对仗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的回顾,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作者通过对伯鲧、启贤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桑门易地风和洛下儒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儒家思想的衰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畴:象征古代治理国家的方法。
  • 五行:象征古代哲学中的五种基本元素。
  • 洪范:象征古代的政治理论。
  • 伯鲧:象征治水英雄。
  • 启贤:象征继承遗志的贤人。
  • 有扈:象征被征伐的部落。
  • 桑门:象征佛教。
  • 洛下儒:象征当时的儒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畴”是指什么? A. 古代传说中的九种治理国家的方法 B. 古代的九种礼仪 C. 古代的九种文学体裁 答案:A

  2. 诗中的“伯鲧”是指谁? A. 古代的治水英雄 B. 古代的文学家 C. 古代的政治家 答案:A

  3. 诗中的“启贤”是指谁? A. 禹的儿子 B. 伯鲧的儿子 C. 有扈的领袖 答案:A

  4. 诗中的“桑门”是指什么? A. 佛教 B. 道教 C. 儒家 答案:A

  5. 诗中的“洛下儒”是指什么? A. 洛阳的儒生 B. 洛水的儒生 C. 洛神的儒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彝尊的其他诗作,如《秋日登吴山》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如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朱彝尊的《斋中读书》与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对比,前者注重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后者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全部诗作,可以全面了解其诗歌创作。
  • 《清代诗歌选》:收录了清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 《中国古代政治理论》: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论,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政治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中同刘观察李明府欧博士朱汝修诸子集李临淮第得风字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 其一 过沛有感 息影 游毕氏废园五首 其五 乞食僧 题悬厓兰图 兵部尚书赠司空侍中晏元献公輓词三首 过渔村见网珠 临高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海涸石烂 瑰意奇行 留有余地 鬼字旁的字 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命历 骏驹 溹溹 深藏远遁 包含解的词语有哪些 神作祸作 始结尾的成语 反文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擗踊拊心 包含体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金点子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