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0:55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在这个禅堂里已经渡过了十三个春秋,家族的根基如同长城般坚固却又显得平凡。芸阁的年轻人或许对这些历史并不熟悉,而我曾经是南山的钞主。
作者介绍:陆畅,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常表现出对佛教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畅在禅堂中的修行生涯,表达了他对修行、家族背景及年轻一代的思考,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繁荣,佛教思想盛行。
陆畅的《题悟公禅堂》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临坛付法十三春”,透露出作者在禅堂中默默修行的岁月,十三春秋的沉淀使得他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的“家本长城若下人”则展现了作者对自我身份的反思,虽然家族背景显赫,犹如长城般坚固,但他依然保持谦卑的态度,视自己为普通人。这样的对比不仅突出作者的修行之路,更反映出他对世俗荣华的淡泊。
“芸阁少年应不识”一句,指向当代年轻人对传统和历史的陌生,表现出一种时代的错位感。年轻人生活在繁华之中,缺乏对前辈努力和牺牲的理解,使人产生忧虑。而最后一句“南山钞主是前身”则引导读者回溯历史,作者曾经的身份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南山寺的经历和内心的成长。这一转折,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自我救赎,最终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呈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呼唤人们对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身份、时间与内心修行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作者对世俗与精神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家本长城”意指:
“芸阁少年应不识”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南山钞主的意义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畅与王维在对自然与内心修行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陆畅则通过禅堂的修行反思个人身份与世俗的关系,二者在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