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3:23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这镜子铸成千秋之久,其光辉乃是经过百次炼金而成。
我将它分赠给群臣,借此机会让他们看到内心的清澈。
台上的冰光清澈,窗外的月影映照过来。
更有长长的绶带衔挂在镜上,留给人们深刻的感动。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千秋镜”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名镜的延续与尊重,常见于古代文人对器物的赞美与寄托情感。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代第六位皇帝,年号开元,因开创“开元盛世”而闻名。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内容多样,风格多变。
该诗作于唐代开元年间,正值李隆基执政的盛世时期,诗中通过铸镜的意象,表达了对大臣的赏赐与信任,显示出他对朝政和人才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千秋镜”的意象,展现了皇帝李隆基对大臣的恩宠与期望。镜子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象征着清明的政局和内心的明澈。诗中所提到的“冰华”和“月影”,分别代表了清澈的政治环境与美好的社会愿景,营造出一种明朗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镜子的光辉与大臣们的品德相结合,寓意深远。李隆基希望通过这种象征,提醒群臣要心存清明,志存高远。此外,诗中反复提及的“衔长绶带”,既代表了官职的荣耀,也传递出一种对责任与使命的深刻理解。
李隆基的诗风往往兼具豪放与细腻,这首诗则更多表现出其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深思,反映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镜子的象征,表达了李隆基对大臣的信任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希望在政治上实现清明与和谐的愿望。
意象词汇:
“千秋镜”象征什么?
A. 永恒的美好
B. 短暂的荣华
C. 物质的富贵
D. 个人的成就
“冰华澈”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冷酷
B. 明净
C. 暖意
D. 变化
诗中提到的“长绶带”象征着什么?
A. 亲情
B. 荣耀与责任
C. 财富
D. 友情
比较李隆基的《千秋节赐群臣镜》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但李隆基更侧重于对臣子的期望与恩赐,而杜甫则更关心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