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6:52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诗中描绘的主人公,气质如兰花般美丽,才华如仙子般芬芳。天生的孤傲使得他人少有同类。你以为他是贪图肉食的人,鄙视世俗的奢华,殊不知高洁的人反而更容易遭到嫉妒,与世俗的偏见格格不入。可惜在这昏黄的古殿中,他的青春渐渐流逝,辜负了红粉朱楼中春色的美好,最终仍旧是沦落于肮脏的世俗之中,违背了内心的愿望。就像无瑕的白玉被污泥所侵染,又何必让那些王孙公子感叹无缘呢?
作者介绍: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因其长篇小说《红楼梦》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是《红楼梦》中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无奈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人际关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失望。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通过对美与丑、孤独与嫉妒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挣扎。诗人在开篇便设定了一个高洁的形象,气质如兰,才华出众,然而这一切美好却难以抵挡世俗的偏见与嫉妒。在对“啖肉食腥膻”的指责中,诗人指向了对物质欲望的批判,展示了高洁之人如何被世俗所误解和孤立。
接下来的“青灯古殿”与“红粉朱楼”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暗示孤独与冷清,后者则是繁华与美丽的象征。诗人对青春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感到深深的惋惜,最终回归到对人性与世俗的思考,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曹雪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高洁理想与世俗现实的冲突,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被误解与孤立的深刻反思。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与脆弱性,使读者产生共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传达了美的感受,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挣扎。
诗词测试: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主人公的气质?
诗中提到“青灯古殿”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对比《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孤独与无奈,后者则包含了更多对自然的赞美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