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诗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8-11 19:46:22

诗句

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

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孰当责在己,施设能自必。

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

细云且可略,于大复何实?

所就正如斯,与古岂同术?

虽非万钟富,苟冒归一律。

焉能示朋友,学仕空自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19:46:22

原文展示:

杂诗五首 其二 曾巩 〔宋代〕

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 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孰当责在己,施设能自必。 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 细云且可略,于大复何实? 所就正如斯,与古岂同术? 虽非万钟富,苟冒归一律。 焉能示朋友,学仕空自咄。

白话文翻译:

在贫困中担任小官,会计的职责不可忽视。 如今官职繁多,内外都有低级职位。 谁应当自责,施政能够自主。 拘泥于文辞已难以施展,避世固然多有委屈。 细微的事务暂且可以忽略,对于大事又有何实际意义? 所成就的正是如此,与古人岂能同法? 虽然不是万钟之富,如果冒然归于一律。 怎能向朋友展示,学而优则仕只是空自叹息。

注释:

  • 贫仕:指在贫困中担任官职。
  • 会计:指会计的职责。
  • 备千品:指官职繁多。
  • 卑秩:低级职位。
  • 施设:施政措施。
  • 拘文:拘泥于文辞。
  • 避世:逃避现实。
  • 细云:细微的事务。
  • 所就:所成就的。
  • 与古岂同术:与古人的方法岂能相同。
  • 万钟富:指极为富有。
  • 苟冒归一律:如果冒然归于一律。
  • 学仕:学习后担任官职。

诗词背景: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平实质朴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杂诗五首 其二》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反思,表达了对个人职责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贫困仕途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个人职责的思考。诗中“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一句,既表达了对小官职的重视,也暗示了即使在贫困中,职责也不可忽视。后文通过对官场繁多职位的描述,以及对拘泥文辞和避世态度的批判,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最后,作者通过对学仕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个人和社会的深刻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
    • 在贫困中担任小官,会计的职责不可忽视。
  2. 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 如今官职繁多,内外都有低级职位。
  3. 孰当责在己,施设能自必。
    • 谁应当自责,施政能够自主。
  4. 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
    • 拘泥于文辞已难以施展,避世固然多有委屈。
  5. 细云且可略,于大复何实?
    • 细微的事务暂且可以忽略,对于大事又有何实际意义?
  6. 所就正如斯,与古岂同术?
    • 所成就的正是如此,与古人岂能同法?
  7. 虽非万钟富,苟冒归一律。
    • 虽然不是万钟之富,如果冒然归于一律。
  8. 焉能示朋友,学仕空自咄。
    • 怎能向朋友展示,学而优则仕只是空自叹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中的“贫仕”与“会计”,“任固小”与“未可失”形成对仗。
  • 比喻:如“拘文已难骋”中的“拘文”比喻拘泥于文辞。
  • 反问:如“于大复何实?”中的反问句式,强调对大事的实际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个人职责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贫困仕途的描述,作者强调了即使在贫困中,职责也不可忽视。同时,通过对官场现实的批判,作者表达了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学仕的反思,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个人和社会的深刻关怀。

意象分析:

  • 贫仕:象征贫困中的官职。
  • 会计:象征职责。
  • 千品:象征官职繁多。
  • 卑秩:象征低级职位。
  • 拘文:象征拘泥于文辞。
  • 避世:象征逃避现实。
  • 细云:象征细微的事务。
  • 学仕:象征学习后担任官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贫困的无奈 B. 对小官职的重视 C. 对会计的轻视 D. 对官场的失望

  2. 诗中“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文辞的喜爱 B. 对拘泥文辞的批判 C. 对避世的赞同 D. 对现实的逃避

  3. 诗中“所就正如斯,与古岂同术?”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 A. 对古人的崇拜 B. 对现实的接受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古法的怀疑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通过对飞来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曾巩《杂诗五首 其二》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对个人职责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而王安石的诗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曾巩诗集》: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对曾巩的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 其四 司马宣王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 咏史上·贡禹 旦气诗 咏史下·司马宣王 摸鱼儿 呈薛博士 一公房 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夏宴张兵曹东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穴宝盖的字 两点水的字 刀字旁的字 包含阋的词语有哪些 急兔反噬 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割须弃袍 连婚 弃瑕取用 鼎字旁的字 以磛投卵 衿曲 辨异 干干翼翼 反犬旁的字 中怀 天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