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暮感怀》

时间: 2025-05-07 08:43:43

诗句

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

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

奈至一岁除,未有严气升。

坐思崆峒间,负雪山千层。

虽受栗冽僵,愈此秽浊蒸。

感激昆仑只,一气吹丘陵。

炎埃灭无遗,古色万里兴。

我病一洗濯,怀抱失所憎。

因思大羽猎,属车上崚嶒。

六军骑皆骏,争先雪中登。

天时倾人意,踊跃士气增。

大义虽不杀,四方慑兵棱。

今此效安在,东南塞犹乘。

将帅色凋槁,蚍蜉势趫腾。

惨错天运内,止戈信谁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3:43

原文展示:

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奈至一岁除,未有严气升。坐思崆峒间,负雪山千层。虽受栗冽僵,愈此秽浊蒸。感激昆仑只,一气吹丘陵。炎埃灭无遗,古色万里兴。我病一洗濯,怀抱失所憎。因思大羽猎,属车上崚嶒。六军骑皆骏,争先雪中登。天时倾人意,踊跃士气增。大义虽不杀,四方慑兵棱。今此效安在,东南塞犹乘。将帅色凋槁,蚍蜉势趫腾。惨错天运内,止戈信谁能。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山上还没有雪,野外的河水中看不到冰。腊月已经过了一半,阳光依然强烈而自傲。无奈到了岁末,却没有严寒之气升起。坐着思念崆峒山间,那里背负着层层雪山。虽然经受着严寒的僵硬,却比这里的污浊蒸腾要好。感激昆仑山,它的一口气吹过丘陵,炎热的尘埃被消灭无遗,古老的景色在万里之外兴起。我的病也因此被洗涤,心中失去了所憎恨的事物。因此想起了大型的羽猎,属车高高在上。六军的骑士都是骏马,争先恐后地在雪中攀登。天时与人意相合,士气因此而高涨。虽然大义上不杀戮,但四方的军队都感到威慑。如今这样的效果在哪里,东南边塞依然在征战。将帅的面色憔悴,蚍蜉的力量却在腾跃。在天命的错综复杂中,停止战争的信念谁能拥有。

注释:

  • 一腊:指腊月,农历十二月。
  • 浮阳:指阳光。
  • 矜:自傲。
  • 严气:严寒的气息。
  • 崆峒:山名,位于甘肃省。
  • 栗冽:严寒。
  • 秽浊:污浊。
  • 昆仑:山名,位于中国西部。
  • 炎埃:炎热的尘埃。
  • 古色:古老的景色。
  • 大羽猎:古代帝王的大型狩猎活动。
  • 属车:帝王的车驾。
  • 崚嶒:高耸。
  • 六军:指帝王的军队。
  • 慑兵棱:使军队感到威慑。
  • 蚍蜉:比喻微小的力量。
  • 趫腾:腾跃。
  • 惨错:错综复杂。
  • 止戈:停止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冬暮感怀》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国家内外形势复杂,边疆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曾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描绘了冬日的异常温暖,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坐思崆峒间,负雪山千层”则表达了对宁静山川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古代羽猎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深切向往和对时局的深刻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描绘了冬日的异常温暖,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
  2. 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腊月已经过了一半,阳光依然强烈而自傲。
  3. 奈至一岁除,未有严气升:无奈到了岁末,却没有严寒之气升起。
  4. 坐思崆峒间,负雪山千层:坐着思念崆峒山间,那里背负着层层雪山。
  5. 虽受栗冽僵,愈此秽浊蒸:虽然经受着严寒的僵硬,却比这里的污浊蒸腾要好。
  6. 感激昆仑只,一气吹丘陵:感激昆仑山,它的一口气吹过丘陵,炎热的尘埃被消灭无遗。
  7. 炎埃灭无遗,古色万里兴:古老的景色在万里之外兴起。
  8. 我病一洗濯,怀抱失所憎:我的病也因此被洗涤,心中失去了所憎恨的事物。
  9. 因思大羽猎,属车上崚嶒:因此想起了大型的羽猎,属车高高在上。
  10. 六军骑皆骏,争先雪中登:六军的骑士都是骏马,争先恐后地在雪中攀登。
  11. 天时倾人意,踊跃士气增:天时与人意相合,士气因此而高涨。
  12. 大义虽不杀,四方慑兵棱:虽然大义上不杀戮,但四方的军队都感到威慑。
  13. 今此效安在,东南塞犹乘:如今这样的效果在哪里,东南边塞依然在征战。
  14. 将帅色凋槁,蚍蜉势趫腾:将帅的面色憔悴,蚍蜉的力量却在腾跃。
  15. 惨错天运内,止戈信谁能:在天命的错综复杂中,停止战争的信念谁能拥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蚍蜉势趫腾”比喻微小的力量在腾跃。
  • 拟人:如“浮阳壮犹矜”将阳光拟人化,形容其自傲。
  • 对仗:如“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古代羽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深切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忧虑。

意象分析:

  • 荒山、野水:描绘了冬日的异常温暖,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
  • 崆峒山、昆仑山:象征着宁静和古老,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山川的向往。
  • 大羽猎、六军:象征着和平与秩序,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冬日的严寒 B. 冬日的异常温暖 C. 春天的景象 答案:B

  2. 诗中“坐思崆峒间,负雪山千层”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忧虑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3. 诗中“感激昆仑只,一气吹丘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对古代羽猎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曾巩《冬暮感怀》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 曾巩《冬暮感怀》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都通过对古代羽猎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曾巩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郊大礼诗 南郊大礼诗 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 病假 偶题三首 寄献仆射相公 谢同年黄法曹送道服 中秋月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 残句:讨情不负齐安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州序 螳臂自雄 传授 英勇不屈 雄材大略 行字旁的字 逢凶化吉 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工字旁的字 争心 行不顾言 折文旁的字 旷志怡神 医家 渺开头的成语 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