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省闱锁宿十月三日夜月独酌》

时间: 2025-05-02 04:10:51

诗句

霜月铺角滟瓦沟,忆曾尽醉作中秋。

侵天围棘孤吟夜,且著红炉为暖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0:51

诗词名称: 又省闱锁宿十月三日夜月独酌

作者: 程公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霜月铺角滟瓦沟,忆曾尽醉作中秋。
侵天围棘孤吟夜,且著红炉为暖愁。


白话文翻译:

霜冷的月光洒在瓦沟上,想起往年中秋的醉酒时光。
夜深人静,四周被荆棘围绕,我独自吟唱。
不如点燃红炉来驱散心中的愁苦。


注释:

  • 霜月:指十月的月亮,通常在这个时候,天气转凉,霜冻开始出现。
  • 滟瓦沟:指闪闪发光的瓦沟,描绘出月光照在瓦沟上的美丽景象。
  • 尽醉作中秋:回忆过去中秋节的欢愉,尽情喝酒,享受节日的快乐。
  • 侵天围棘:形容夜色深沉,周围被荆棘包围,显得孤寂。
  • 红炉:指火炉,红色的火焰象征温暖与生命。

典故解析:

  • 中秋: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乡。
  • 荆棘:象征着生活中的艰难与困苦,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的围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公许,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十月,诗人身处省闱,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愁苦,借助月光与火炉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霜月的美丽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以“霜月铺角滟瓦沟”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静谧的氛围,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接着,诗人回忆起中秋的欢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他如今的孤寂与愁苦。夜深人静,诗人被荆棘围绕,暗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困境。最后一句“且著红炉为暖愁”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达,通过点燃红炉来驱散内心的寒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呈现出一种凄美的韵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月铺角滟瓦沟:描绘月光照耀下的瓦沟,暗示夜晚的寒冷与美丽。
  2. 忆曾尽醉作中秋:回忆往年中秋的欢乐,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侵天围棘孤吟夜:夜晚深沉,荆棘围绕,象征孤独与困境。
  4. 且著红炉为暖愁:通过点燃火炉来温暖自己,象征内心对温暖与安慰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冬夜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进行对比。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孤独与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孤寂的感慨,体现了深沉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寒冷与清冷的美,暗示孤独。
  • 红炉:象征温暖与希望,体现诗人的内心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霜月”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人通过点燃__来驱散内心的愁苦。

  3. 判断题:诗人回忆中秋时光是因为他感到快乐。 (对/错)

答案:

  1. c) 秋天
  2. 红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在月夜下的孤独与饮酒的愉悦,但更多地流露出洒脱与豪放的个性;而程公许的诗则更显得细腻与沉郁,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阳春县 阳春道中 阳春 阳春 阳春曲十首 其四 阳春 新年和天琴,用梅溪韵 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 阳春道中 阳春歌 阳春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分鞋破镜 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装熊 臣字旁的字 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丸泥封关 该畅 隶字旁的字 陆珍 滋液 飞字旁的字 锋芒毛发 欲速反迟 马字旁的字 老而弥坚 鬯字旁的字 背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