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叠石溪 其一》

时间: 2025-04-30 16:11:41

诗句

道傍行采药,石底卧题名。

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1:41

原文展示:

道傍行采药,石底卧题名。
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

白话文翻译:

在路边采药,石头下静静地躺着我的名字。
乡下的老人迎出来拜见,溪边的孩子突然看到我感到惊讶。

注释:

  • 道傍:路边。
  • 采药:采集药材,古时常有行医者或采药者在山野间寻找药草。
  • 石底:在石头下面。
  • 卧题名:躺着我的名字,暗指作者的题名。
  • 野老:乡间的老者,代表乡村的质朴。
  • 相迎拜:迎接并拜见,表示尊重和欢迎。
  • 溪童:溪边的小孩,代表纯真和好奇。
  • 乍见惊:初见时感到惊讶。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采药”作为古代文人常见的活动,表达了隐逸的生活情趣,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在政治上提倡忠诚和正直。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隐居于山水之间时,表现了他回归自然、远离官场的心境。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乡村生活。

诗歌鉴赏:

《叠石溪 其一》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幽静的采药场景,虽然在路边,但却自有一番静谧的气氛。石底的姓名,隐喻着诗人对自我的认同与反思,似乎在暗示他在这片天地中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后两句转而描绘乡村人的质朴,野老和溪童的出现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老人以礼相迎,体现了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而溪童的惊讶则反映出对外来者的好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和谐、恬静的美感,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性善良的信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道傍行采药”:诗人描绘自己在路边采药的场景,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石底卧题名”:暗示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强调了他与自然的融合。
    • “野老相迎拜”:乡间老人对诗人的尊重,体现了人情的温暖。
    • “溪童乍见惊”:小孩的惊讶表现出对陌生人的好奇,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
    • 拟人:将溪童的惊讶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意象分析:

  • 采药:象征着对自然的探索与对生命的尊重。
  • 石底:代表稳固与宁静,是自然的一部分。
  • 野老:象征着乡土情怀和人情味。
  • 溪童:象征着纯真与好奇,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结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道傍行采药”中“道傍”指什么?
      A. 山路
      B. 路边
      C. 河边
      D. 草地

    2. 诗人描绘的乡村老人与小孩分别代表了什么?
      A. 传统与现代
      B. 智慧与纯真
      C. 富贵与贫穷
      D. 喜悦与悲伤

    3. 诗中提到的“溪童乍见惊”反映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好奇
      D.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鹿柴》的山水意象,二者都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叠石溪》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而《鹿柴》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宋代诗人介绍》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枫林飒飒凋寒叶 减字木兰花(咏柳) 浣溪沙(夜凉小饮) 水龙吟·酒潮匀颊双眸溜 花心动 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 似娘儿(残秋) 探春令(早春) 临江仙 初夏 谒金门(暮春) 画堂春(长新亭小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横的词语有哪些 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舌芒于剑 风姿绰约 绞丝旁的字 天涯咫尺 无得无丧 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柳陌花巷 豆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四海承风 乐分龙赵 搏手无策 包含虏的词语有哪些 计穷途拙 横草之功 里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