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36
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作者: 司马光(宋代)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京兆开阡陌,延陵题墓茔。
何如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第一首:
春天的阳光温暖而快乐,秋天的气候清爽而孤高。年老的人只知道随遇而安,贫穷的人不再关心生计。京兆的田间小路已经开辟,延陵的墓地上题刻着名字。
与其说这些,还不如帝师(孔子)的笔法,纯粹孝顺,纪念那些名声显赫的官员。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著称,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历史的教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成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古代先贤的尊崇。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和对贫富生活的理解,表达了对内心自适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春秋气候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春天的阳光带来温暖与快乐,象征着生命的希望,而秋天的清气则传达出一种孤高与超然的气息。诗人认为,老年人能够知足常乐,贫穷者也不再为生计困扰,这体现了对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提到的“京兆开阡陌”和“延陵题墓茔”,则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追忆,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最后通过对帝师孔子的赞美,诗人强调了孝道和名声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深邃的道德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先贤的崇敬,强调了内心的自适与孝道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易春阳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帝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贫不问为生”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风格相比,司马光的诗更显得沉稳内敛,注重内心的自省与对历史的铭记。李白常以酣畅淋漓的笔触展现个人情感,而司马光则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观察,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哲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