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慧林明茶头颂》

时间: 2025-05-05 13:27:54

诗句

慧林有一老人,恰似银瓮盛雪。

彻底元无渗漏,旁观但知皎洁。

有徒三百二百,木钻漫钻磐石。

或遇东海鲤鱼,一棒令生羽翼。

其余两两三三,归堂又要茶吃。

上人南来云水,因行不妨掉臂。

凤山修水东西,灵草春来满地。

但令己事相应,归日驴驮不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7:54

送慧林明茶头颂

原文展示

慧林有一老人,恰似银瓮盛雪。
彻底元无渗漏,旁观但知皎洁。
有徒三百二百,木钻漫钻磐石。
或遇东海鲤鱼,一棒令生羽翼。
其余两两三三,归堂又要茶吃。
上人南来云水,因行不妨掉臂。
凤山修水东西,灵草春来满地。
但令己事相应,归日驴驮不起。

白话文翻译

慧林有位老者,像银瓮里盛着雪一样。
他完全不渗漏,旁人只知他光洁无瑕。
他的弟子有三百或二百,木头钻子在岩石上漫无目的地钻。
有时遇到东海的鲤鱼,轻轻一打就能使它生出翅膀。
其余的弟子们三三两两,回到堂上又想喝茶。
那高人南来云水,行走时不妨随意放松。
凤山修水东西,春天的灵草满地生长。
只要自己所做的事情与时相应,归来的日子也难以驮起。

注释

  • 慧林:指慧林寺或慧林老者,象征智慧与清净。
  • 银瓮:比喻老者的内涵丰厚。
  • 渗漏:指内心的秘密或智慧不外泄。
  • 磐石:坚固的岩石,象征难以动摇的信念。
  • 东海鲤鱼:鲤鱼象征着修行者的灵性,能飞天的鲤鱼是修行成功的象征。
  • 驴驮不起:比喻事情繁重,难以承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代表了宋代“婉约派”诗风的一个重要流派。他的诗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送慧林明茶头颂》是在黄庭坚与一位名叫慧林的老者相送之际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老者智慧的赞赏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茶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送慧林明茶头颂》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作,诗人以老者的形象象征着深厚的智慧与内涵,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观察。诗的开头通过“银瓮盛雪”描绘出老者的清净与高洁,暗示其内心的纯粹和智慧的深厚,令人向往。接着,以弟子们的形象,展示了学习与追求的艰辛。尤其是“木钻漫钻磐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追求智慧的过程是艰难的,但这也反映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执着。
诗中提到的“东海鲤鱼”意象,象征着通过努力和机遇而获得的飞跃与成功,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最后,通过“驴驮不起”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人生的重负与责任,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慧林有一老人,恰似银瓮盛雪。

    • 描述老者的高洁与智慧,银瓮象征着内涵的丰富。
  2. 彻底元无渗漏,旁观但知皎洁。

    • 强调老者的智慧不外泄,旁人只能感受到他的光辉。
  3. 有徒三百二百,木钻漫钻磐石。

    • 形容许多弟子在努力追求知识,艰难的学习过程。
  4. 或遇东海鲤鱼,一棒令生羽翼。

    • 比喻修行者通过努力获得成功,鲤鱼飞天的美好寓意。
  5. 其余两两三三,归堂又要茶吃。

    • 描述弟子们聚集一堂享用茶水,反映出士人的生活情趣。
  6. 上人南来云水,因行不妨掉臂。

    • 讲述高人随意而行的潇洒,体现出对人生的随意态度。
  7. 凤山修水东西,灵草春来满地。

    • 春天的自然景象,象征生机与希望。
  8. 但令己事相应,归日驴驮不起。

    • 强调个人责任和内心的重负,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者比作“银瓮盛雪”,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灵草春来满地”。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智慧的赞美、对学习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与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瓮:象征内心的清净与智慧。
  • 磐石:象征坚定与不动摇的信念。
  • 鲤鱼:象征努力与成功,寓意深刻。
  • :代表生活的乐趣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慧林明茶头颂》的作者是? A. 苏轼
    B. 黄庭坚
    C. 李白

  2. 诗中“银瓮盛雪”比喻的是? A. 清净与智慧
    B. 丰富的知识
    C. 生活的艰辛

  3. 诗中提到的“东海鲤鱼”象征什么? A. 财富与荣华
    B. 努力与成功
    C. 自然与和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茶歌》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送慧林明茶头颂》与苏轼的《茶歌》:两者都探讨了茶文化与人生哲理,但黄庭坚更注重智慧的内涵,而苏轼则更强调生活的情趣。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酬王相公见赠 闻友人驾前及第 怀武夷红石子二首 古意九首 其九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 游金华山禅院 上冯使君山水障子 寄天台道友 送庐山衲僧 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委黄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额蹙心痛 亠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案结尾的成语 颂德歌功 南面王乐 心字底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折文旁的字 累及无辜 若涉渊水 北京人 坐地自划 厄字旁的字 槽枥 无字旁的字 整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