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5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59:46
始看东上又西浮,圆缺何曾得自由。照物不能长似镜,当天多是曲如钩。定无列宿敢争耀,好伴晴河相映流。直使奔波急于箭,只应白尽世间头。
初看月亮从东方升起,又向西边漂浮。它的圆缺何曾得到过自由?照耀万物却不能长久像镜子那样清晰,今天的月亮多是弯曲得像钩子。想必没有星宿敢于争辉,就像它伴随着晴朗的河流映照。即使奔波得像箭一样急促,这样的光辉也不过是白白耗尽了世间的头绪。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月亮”、“银河”等元素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孤寂与哲思,反映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杜光庭,唐代诗人,号称“月下老人”,以诗歌和道教文化为主,作品多涉及自然和哲理,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光庭对月亮的观察与思考之际,表达了对月亮变化与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蕴含着对宇宙的敬畏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初月》通过描写月亮从东升西落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诗中每一句都流露出对月亮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月亮为引,反映了自身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意义的追问。诗的开头以“始看东上又西浮”引入,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仿佛在观察月亮的变化。接着,诗人指出月亮的圆缺变化并非自由,暗示人生的无奈与局限。后面的“照物不能长似镜”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虽然月亮照耀万物,但它的光辉却不能持久,正如人生的短暂。诗中的“曲如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令人感受到一种婉约之美。最后,诗人用“直使奔波急于箭”来形容月亮的迅速运动,生动地表现了世事的奔忙与瞬息万变。整首诗借助月亮的形象,揭示了时间、生命与宇宙之间的深刻联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反思,借用月亮的形象,探讨时间、生命与宇宙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亮从何方升起?
诗中提到的“圆缺”指的是什么?
诗中用“曲如钩”来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光庭的《初月》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对月亮的思考,但杜光庭更注重月亮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而李白则更多表达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