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4:45
岷峨江水清有深,黄金那识行人心。
岷峨之水清且浅,黄金偏著行人眼。
为问黄金何处来,客谈往事真荒哉!
献贼当年荡蜀土,生民甲第成飞灰。
一朝束装贼东走,连樯直下岷江口。
岷江杨展豪勇者,痛愤呼天忍束手。
义旗一举群飞扬,弓刀直掩日月光。
一时天地为震怒,横江截杀势莫当。
旌旗遍野风飕飕,嘉州三日江不流。
烟云黯淡日无色,山川撼动蛟龙愁。
孽贼此时无一可,突怒鼻端欲出火。
狂呼一炬燎群艘,黄金百万归洪涛。
贼众奔忙还锦水,王师歼尽獍与枭。
妖氛靖后七十载,可怜犹见民脂膏。
江流滔滔走如驶,黄金曜日清见底。
贪夫从此智力穷,无冬无夏驱人工。
摸金半入江鱼腹,十无一得空贪欲。
冯夷冷眼笑人忙,孽贼猖狂有馀毒。
不贪为宝古所云,世人攘取徒纷纷。
窃国窃钩分大小,斩刈沦溺同亡身。
我闻客言三太息,可备野史传其真。
君不见古来让以天下惟恐浼,世间尚有洗耳沉渊人。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4:45
江口行并序
作者: 沈廉 〔清代〕
岷峨江水清有深,黄金那识行人心。
岷峨之水清且浅,黄金偏著行人眼。
为问黄金何处来,客谈往事真荒哉!
献贼当年荡蜀土,生民甲第成飞灰。
一朝束装贼东走,连樯直下岷江口。
岷江杨展豪勇者,痛愤呼天忍束手。
义旗一举群飞扬,弓刀直掩日月光。
一时天地为震怒,横江截杀势莫当。
旌旗遍野风飕飕,嘉州三日江不流。
烟云黯淡日无色,山川撼动蛟龙愁。
孽贼此时无一可,突怒鼻端欲出火。
狂呼一炬燎群艘,黄金百万归洪涛。
贼众奔忙还锦水,王师歼尽獍与枭。
妖氛靖后七十载,可怜犹见民脂膏。
江流滔滔走如驶,黄金曜日清见底。
贪夫从此智力穷,无冬无夏驱人工。
摸金半入江鱼腹,十无一得空贪欲。
冯夷冷眼笑人忙,孽贼猖狂有馀毒。
不贪为宝古所云,世人攘取徒纷纷。
窃国窃钩分大小,斩刈沦溺同亡身。
我闻客言三太息,可备野史传其真。
君不见古来让以天下惟恐浼,世间尚有洗耳沉渊人。
岷峨江水清澈而深,黄金何曾了解行人的内心。
岷峨之水虽然清澈,却也浅薄,黄金偏偏吸引着行人的目光。
我问黄金究竟来自何方,客人谈起往事真是荒唐!
当年贼人曾在这里横扫蜀地,生民的家园化为飞灰。
一旦贼人束装向东而去,船桨直下岷江口。
岷江的豪杰们痛苦愤怒,无法忍受束手无策。
义旗一举,群雄奋起,弓刀直刺日月的光辉。
一时天地震怒,横江截杀无法抵挡。
旌旗飘扬,风声呼啸,嘉州三天江水不流。
烟云黯淡,太阳失色,山川动摇让蛟龙感到忧愁。
贼人此时毫无一人可逃,愤怒之火从鼻端喷出。
狂呼一声火焰烧尽群船,黄金百万归入洪涛。
贼众匆忙逃回锦水,王师将狡猾和凶恶的贼人全部歼灭。
妖孽被镇压后七十年,可怜的仍见民众的血汗。
江水滔滔奔流如行驶,黄金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自此贪婪之人也智力穷尽,无冬无夏驱使人力。
摸金者半入江鱼腹,十次中十次得不到空洞的贪欲。
冯夷冷眼旁观人们忙碌,贼人的猖狂依然有余毒。
不贪为宝乃古人所云,世人争抢只在纷纷。
窃国与钩分大小,斩杀与溺亡同样悲惨。
我听说客人叹息三声,或可记载于野史传其真。
君不见古人让天下,唯恐被浼,世间尚有洗耳沉渊的人。
作者介绍:
沈廉,清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事件,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民众苦难。诗中提到的贼人和战争,暗示了历史上的动乱与对国家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对正义的渴望与对贪欲的批判。
《江口行并序》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强烈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岷江的清水与贪婪的黄金,揭示了人性中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由此带来的悲剧。诗人以清澈的江水为引子,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生动地描绘了贼人横扫蜀地的惨烈场景,令人心痛。
诗中反复提及的“黄金”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一种贪欲的体现。诗人通过对比清水的深邃与黄金的浅薄,批判了人们盲目的追求。尤其是在描写义士们奋起反抗时,诗人用“义旗一举群飞扬,弓刀直掩日月光”表现了正义力量的强大与决心,展现了人民对抗压迫的勇气。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加深刻地反映了战后余波,尽管妖孽被镇压,但民众的痛苦依然存在,江水滔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贪夫从此智力穷,无冬无夏驱人工”一句,深刻揭示了贪欲带来的无尽痛苦。整首诗在情感上激昂而沉重,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警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贪欲”的危害与对“正义”的呼唤,诗人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警示人们珍惜道德与正义,警惕贪欲带来的毁灭。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金”主要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描写的“岷江”水清且深,表现了诗人对____的思考。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义旗”代表了正义的力量。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春江花月夜》相比较,两者都蕴含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感悟,但《江口行并序》更侧重于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的反思,表现出更为激昂的情感。而《春江花月夜》则更注重于自然美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