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光好》

时间: 2025-05-07 08:59:12

诗句

寒食近,踏青时。

画堂西。

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

香绵轻拂胭脂。

加文褓、初试班衣。

诮没工夫存问我,且怜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12

原文展示:

春光好
寒食近,踏青时。
画堂西。
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
香绵轻拂胭脂。
加文褓初试班衣。
诮没工夫存问我,
且怜伊。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是多么美好,
寒食节快到了,正是踏青的时节。
在画堂的西边,
春天来临时,似乎对绣花的事情感到厌倦,刚刚出生的婴儿。
香气轻轻地拂过胭脂,
新做的衣裳初次试穿。
调侃我没有时间来问候她,
就请怜悯她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春秋时期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禁止生火做饭。
  •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的活动。
  • 画堂:指装饰华丽的厅堂。
  • 倦绣:厌倦绣花,暗指春天的懒散。
  • 香绵:形容香气如绵般轻柔。
  • 胭脂:化妆品,象征青春美丽。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中国古代传统,代表着祭祀和春天的到来。诗中提到的踏青活动也是春季的重要习俗,寓意着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著称。其诗作常带有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天,正值寒食节前夕,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与春日的生机。

诗歌鉴赏:

《春光好》以轻松的语调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开篇提到“寒食近,踏青时”,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即将到来的节日。诗中“画堂西”一句,将环境描绘得生动而细腻,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美好场景中。

接下来的“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春天带来的生机与人们的懒散,似乎春光明媚却让人感到疲倦,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紧接着“香绵轻拂胭脂”,通过细腻的感官描绘,传达出春天的柔美与轻盈,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和青春的气息。

最后两句“诮没工夫存问我,且怜伊”,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他人的关心,似乎在说即使生活琐事繁忙,也不要忘记关心身边的人。整首诗在描绘春光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近,踏青时:引入春天和寒食节的背景,表现出春日的气息。
  • 画堂西:描绘环境,营造出春日的氛围。
  • 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对比春天的美丽与人们的懒散,暗示生活的矛盾。
  • 香绵轻拂胭脂:通过感官描写,突出春天的柔美。
  • 加文褓初试班衣:暗示新生和青春的气息。
  • 诮没工夫存问我,且怜伊:表达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与人际关系的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光的美丽与人们的懒散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春天似乎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 比喻:将香气比作轻柔的绵,通过感官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在忙碌生活中对周围人的关心与温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希望。
  • 香绵:代表柔美与轻盈的春天气息。
  • 胭脂:象征青春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端午节
    • B. 寒食节
    • C. 中秋节
  2. 诗中“画堂西”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春日的美景
    • B. 夏日的炎热
    • C. 秋日的萧瑟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忙碌而无趣
    • B. 轻松而随意
    • C. 忧伤而沉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元干的《春光好》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描写与春日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畅快。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相关查询

关山月 七夕泛舟二首 折杨柳 大剑送别刘右史 过东山谷口 含风蝉 凌晨 羁卧山中 临阶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扰 读书破万卷 沸沸扬扬 页字旁的字 食葛 隳颠 音字旁的字 沉思默想 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损人利己 父字头的字 包含骈的成语 考题 敢不如命 下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