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57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绛节霓旌下九天,
括苍初识地行仙。
桃华海上三千岁,
凤历人间五百年。
可但彤弓寻节制,
要知黔首望陶甄。
香凝燕寝森兰玉,
会见貂冠总附蝉。
在绛红的节杖和霓裳的旗帜下,我仿佛置身于九天之上;在括苍山初次见到地行的仙人。桃花在海上已经历了三千年,而凤鸟在世间也飞行了五百年。只要能用彤弓来寻找节制,何必只知黔首(指普通百姓)对陶渊明的向往?香气凝聚在燕子的寝房里,宛如兰玉般的美好,而见面时那貂冠的贵族都爱附和蝉鸣。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源,号艺舟,宋朝诗人,以其诗歌清新脱俗而著称。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元干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仙境与世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哲理思想,展现了张元干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就以“绛节霓旌”引入,营造出宏大的场景,暗示着一种神秘而高远的境界。接着提到“括苍初识地行仙”,将地仙的传说与现实的山水相结合,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桃华海上三千岁,凤历人间五百年”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桃花的美丽与凤凰的光辉,似乎在昭示着理想生活的珍贵与难得。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更是在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后面几句“可但彤弓寻节制,要知黔首望陶甄”,则引导读者思考节制与渴望之间的关系。彤弓象征着力量与控制,而提到的陶渊明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的同时,也要懂得节制和自我克制的重要性。
最后,“香凝燕寝森兰玉,会见貂冠总附蝉”带来了宁静而优雅的画面,香气、兰玉、貂冠,都是高贵美好的象征,描绘出一种理想中的生活场景。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抒发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之余,亦传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应有的节制与内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绛节”象征什么?
“桃华海上三千岁”中“桃华”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陶甄”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