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行用唐人韵》

时间: 2025-05-07 07:15:32

诗句

放舸寒江未拟回,千家烟树隐楼台。

片云红似镜中出,列岫青从峡里来。

华发漫从游子兴,清尊偏向故人开。

梅花已报春消息,双屐能忘印绿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32

原文展示:

放舸寒江未拟回,千家烟树隐楼台。
片云红似镜中出,列岫青从峡里来。
华发漫从游子兴,清尊偏向故人开。
梅花已报春消息,双屐能忘印绿苔。

白话文翻译:

我停靠的船在寒冷的江面上未曾打算返回,
千家万户的烟雾在树木间隐约可见,楼台若隐若现。
一片片红云仿佛从镜子中映射而出,
青山从峡谷中延伸而来。
白发纷飞是因为游子的思乡之情,
清酒独自向故人倾倒。
梅花已经传递了春天的消息,
双屐踩在绿苔上,仿佛能忘却印痕。

注释:

字词注释:

  • 放舸: 停靠的船。
  • 寒江: 寒冷的江水。
  • 千家烟树: 形容千家万户的烟雾在树木间升起。
  • 片云: 小片的云。
  • 列岫: 连绵的山峦。
  • 华发: 白发,象征年老。
  • 游子: 远行的子女,通常指思乡的人。
  • 清尊: 清酒的酒杯。
  • 梅花: 预示春天到来的花。
  • 双屐: 一双草鞋,象征轻松自在的行走。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梅花报春”,表达了春天来临的象征,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毅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敏功,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后世,富有韵味,常运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游历江南时写成,描绘了寒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江行用唐人韵》是一首典型的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的古诗。开篇便以“放舸寒江未拟回”引出诗人的游历,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绪。随着诗句的展开,千家万户的烟雾和隐约可见的楼台,使人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温暖与宁静。片云与列岫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接下来的“华发漫从游子兴”则转入个人情感的深入,白发不仅是年岁的象征,更是游子对故乡思念的写照。酒杯的清酒向故人倾倒,暗示着诗人希望与故人共饮、共叙往事的愿望。最后以“梅花已报春消息”点明主题,梅花作为春天的使者,传递出希望与生机,双屐踩在绿苔上,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更是对过往的回忆与释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感悟的深思,展现了诗人高雅的艺术追求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放舸寒江未拟回”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江边停船,未打算回归,显示出一种游子飘泊的状态。
  • “千家烟树隐楼台”传达出诗人目之所及的温暖景象,千家万户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乡土气息。
  • “片云红似镜中出”将云彩比作镜中映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传达出云彩的绚丽与美丽。
  • “列岫青从峡里来”则是对山峦青翠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壮美。
  • “华发漫从游子兴”表达了诗人因游子的思乡情而白发渐增,体现出深厚的情感。
  • “清尊偏向故人开”则寄托了对故人相聚的渴望与情谊。
  • “梅花已报春消息”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带来希望与生机。
  • “双屐能忘印绿苔”则表现出对于自然的亲近,双屐在绿苔上行走,仿佛能抹去过往的痕迹。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比喻、对仗等手法,例如“片云红似镜中出”使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云彩的美丽;“清尊偏向故人开”则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思乡与自然,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江: 象征孤独和离别的环境。
  • 烟树: 代表人间烟火气,温暖的乡土情怀。
  • 片云、列岫: 自然景色,象征着诗人的心境与情感。
  • 华发: 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思乡的情感。
  • 梅花: 春天的使者,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放舸寒江未拟回”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思乡
    B. 高兴
    C. 忧愁
    D. 平静

  2.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A. 冬天
    B. 希望与春天
    C. 友情
    D. 离别

  3. “千家烟树隐楼台”中的“烟树”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城市的喧嚣
    C. 自然的美丽
    D. 历史的悠久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傅敏功的《江行用唐人韵》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交融,而《登鹳雀楼》则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皆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自然的独特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坐 嗟美人词 句 其一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 程高承议赴夔路转运判官求诗 和人寄寇昌朝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蚩蚩 中春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直溜溜 鱼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夯歌 抽丝剥茧 砧基 三点水的字 脸青鼻肿 门氏 翔风 毛字旁的字 量力度德 食字旁的字 睡眼惺忪 北芒垒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