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9:53
水龙吟 闰端午怀旧,复用前韵
呆翁和尚 〔清代〕
前年西子湖心,龙舟竞斗争先手。也寻短棹,笙歌丛里,欢同亲旧。
鼓似奔雷,人如簇锦,齐齐翘首。想今年两度,包金切玉,希有事胜前否?
凤鹤惊传毛竖,道钱塘未分昏昼。六桥碧树,两峰紫翠,风光都走。
避地淮南,淹留江北,忧心如酒。叹先人墓木凄凉兵火,若何能寿。
前年我在西子湖中心,见到龙舟竞赛争先恐后。我也在短棹上寻欢,笙歌伴随着旧友的欢聚。
鼓声如奔雷,观众如簇拥的锦缎,齐齐仰望。想今年的端午节又到了,包粽子、切鲤鱼,期待有胜于往年之事吗?
凤鹤传来惊鸣,到了钱塘却未分昼夜。六桥碧绿的树木,两峰紫翠的山峰,风光似乎都已离去。
避居淮南,却滞留在江北,心中忧愁如酒。叹息先人的墓碑如同凄凉的兵火,怎能长寿?
呆翁和尚,清代诗人,因其写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喜爱。其诗歌常常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这首诗写于端午节前夕,表达了诗人对往年端午节欢庆场景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忧虑。正值战乱时期,诗人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先人墓的哀悼。
《水龙吟》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与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前年西子湖心,龙舟竞斗争先手”一句,带领读者回顾了往年的美好回忆,生动的场景仿佛又在眼前浮现。随着描写的推进,诗人从欢乐转向忧伤,特别是“避地淮南,淹留江北,忧心如酒”一句,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故乡的眷恋,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
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体现在对端午节习俗的描写中,包粽子、切鲤鱼等传统活动不仅仅是节日的形式,更是对家族团聚和亲情的向往。而“叹先人墓木凄凉兵火,若何能寿”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使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通过对美好回忆的描写与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沉感悟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的“龙舟”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往年端午节的心情是怎样的?
“叹先人墓木凄凉兵火”中的“兵火”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