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惠崇小景扇二首》

时间: 2025-05-04 00:16:44

诗句

惠崇桃坞鹅鸭,春老不画风烟。

看取团团璧月,中吞万里江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6:44

原文展示:

题惠崇小景扇二首 吴则礼 〔宋代〕

惠崇桃坞鹅鸭,春老不画风烟。 看取团团璧月,中吞万里江天。

白话文翻译:

惠崇在桃树掩映的小溪边画了鹅鸭,春天已老,不再描绘风烟。 看着那圆圆的明月,仿佛能吞下万里江天。

注释:

  • 惠崇:北宋时期的僧人画家,擅长山水小景。
  • 桃坞:桃树环绕的地方。
  • 春老:春天已过,指时节已晚。
  • 风烟:风和烟雾,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 璧月:圆月,因其形状如璧玉而得名。
  • 中吞:比喻月亮的广阔,仿佛能吞下万里江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字子敬,号澹庵,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诗见长。此诗通过对惠崇画作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则礼对惠崇的一幅小景画的题诗。惠崇的画作以细腻著称,吴则礼通过诗歌的形式,赞美了画家的技艺和对自然美的捕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惠崇画作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月夜的宁静。诗中“惠崇桃坞鹅鸭”一句,描绘了画中的具体景象,桃树掩映的小溪边,鹅鸭悠然自得。而“春老不画风烟”则表达了春天已过,不再描绘那些繁花似锦的景象。后两句“看取团团璧月,中吞万里江天”则是对月夜的赞美,圆月如璧,广阔无垠,仿佛能吞下万里江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惠崇桃坞鹅鸭”:描绘了画中的具体景象,桃树环绕的小溪边,鹅鸭在水中嬉戏。
  • “春老不画风烟”:表达了春天已过,不再描绘那些繁花似锦的景象,而是转向更为宁静的月夜。
  • “看取团团璧月”:赞美了月亮的圆润和明亮,如璧玉一般。
  • “中吞万里江天”: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月亮的广阔,仿佛能吞下万里江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璧月”将圆月比作璧玉,形象生动。
  • 夸张:“中吞万里江天”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月亮的广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惠崇画作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赞赏。诗人通过对月夜的赞美,展现了自然美的无限广阔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桃坞:桃树环绕的地方,象征春天的美景。
  • 鹅鸭:在水中嬉戏,象征宁静和和谐。
  • 璧月:圆月,象征宁静和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画家惠崇擅长画什么? A. 山水 B. 花鸟 C. 人物 D. 建筑 答案:A

  2. 诗中“春老不画风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春天已过,不再描绘繁花似锦的景象 B. 春天已过,不再描绘风和烟雾 C. 春天已过,不再描绘山水 D. 春天已过,不再描绘人物 答案:A

  3. 诗中“中吞万里江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同样是描写惠崇的画作,展现了春天的美景。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与吴则礼的《题惠崇小景扇二首》:两者都是对惠崇画作的赞美,但苏诗更注重对春天的描绘,而吴诗则更注重对月夜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绘画史》:详细介绍了宋代画家的生平和作品,有助于理解惠崇的画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扫花游(西湖十咏·雷峰落照) 失鹤 浣溪沙 己酉秋留鹤江有感 鹧鸪天·谁向瑶台品凤箫 法曲献仙音 登招宝山 西兴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情思 院姝 麥字旁的字 行不逾方 买笑迎欢 力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牙清口白 宽厂 包含镜的词语有哪些 病字头的字 豪取智笼 靑字旁的字 包含随的成语 包含鬾的词语有哪些 恩山义海 虚气 土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