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04
重叹
董嗣杲 〔宋代〕
心知天地厌羁留,
痴坐忘言不点头。
活脱世间泥塑样,
痴贻江表陆沉羞。
思仙廨竹招苍凤,
学老溪梅缚翠虬。
岁晚说归何所待,
厚颜安足耻时流。
全诗翻译:
我心里明白天地都厌倦了羁绊与留恋,然而我却痴痴地坐着,忘记了言语,连头也不点。活生生地像世间的泥塑一样,我的痴迷让江边的陆地都感到羞愧。思念那仙境中的竹林,招引那苍色的凤凰;学习老溪边梅花的姿态,束缚那翠绿色的龙虬。岁末了,却说要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等待的呢?面对世俗,我又怎能厚颜无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雪江,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关注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愤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体的束缚。
《重叹》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开头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与无奈。通过“痴坐忘言”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外界的漠然与内心的困惑。接下来“活脱世间泥塑样”,则是对自身状态的自嘲,暗示他在现实的泥沼中无法自拔,活得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泥塑。
随后两句描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思仙廨竹招苍凤”与“学老溪梅缚翠虬”,可以看出他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然而,最后两句“岁晚说归何所待,厚颜安足耻时流”又是对理想的反思,面对世俗的压力,归去又能归何处?厚颜无耻地面对流俗,表明了他对社会的无奈与反抗。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董嗣杲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终揭示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凤”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美好
C. 痴迷与无奈
“心知天地厌羁留”中的“羁留”是什么意思?
A. 自由
B. 束缚
C. 漂泊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追求
B. 厌倦
C. 接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比较董嗣杲的《重叹》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但董嗣杲更显无奈与挣扎,而苏轼则显示出一种豪放与洒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