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4:09
舟发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万愁聚眼底,城下登江船。
江穷渺渺如,身堕栖栖然。
初来情颇浓,既去情尤牵。
纵目入虚空,顺济皆由天。
回思发程艰,时刻多迍邅。
本无镇浮能,意者造物怜。
造物相始终,百岁亦可延。
风花鼓雪霰,飞舞帆幅前。
未行风还严,既离浪更颠。
薄命亦何辜,动自罗惊弦。
逢人不须说,徒招讥孤骞。
醉歌赤壁游,遐眺追坡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江边登船时,心中愁苦的情感。眼前的江水辽阔,身心却感到迷茫。初到时情感浓厚,离去时却更加牵挂。目光投向遥远的虚空,顺着江流一切都由天意安排。回想起出发的艰辛,旅途中总有波折。生活本无安稳之处,而上天却给予怜悯。命运的起伏,百年之中或可延续。风花雪月在船头飞舞,但出发时风还很严厉,离开后浪涛又更加翻滚。命运薄幸又有什么罪过,心中烦忧如同弦音被惊动。与人交谈时无需多言,只会招来讥讽孤独的惆怅。醉歌赤壁之游,远望追寻那位神仙。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感受,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是在诗人乘船出游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索,反映出他在旅途中的愁苦与孤独。
《舟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乘船出游时,眼前的江水辽阔无垠,心中却满是愁苦。全诗从“万愁聚眼底”开始,直入主题,表达了身处江边的诗人面对自然的渺小与内心的复杂。诗中,诗人从初来的浓情到离去后的牵挂,情感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在旅途中对亲情与故土的思念。
诗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花鼓雪霰”,又有对命运的思考,如“薄命亦何辜”。诗人不仅在描绘眼前的景色,还在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安排,流露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此外,诗中的修辞手法恰到好处,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使得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饱满。诗人以“醉歌赤壁游”结尾,暗示着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与心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感慨,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中“万愁聚眼底”意指什么?
“舟发”中的“薄命”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赤壁”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