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8:44
永遇乐(林钟商过李氏晚妆阁,见壁间旧所题词,遂再赋)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春酌沈沈,晚妆的的,仙梦游惯。
锦溆维舟,青门倚盖,还被笼莺唤。
裴郎归后,崔娘沈恨,漫客请传芳卷。
联题在,频经翠袖,胜隔绀纱尘幔。
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
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
离巾拭泪,征袍染醉,强作酒朋花伴。
留连怕,风姨浪妒,又吹雨断。
在春天的酒宴上,我醉得沉沉的,晚妆如画,仿佛飘游在仙梦中。
像锦缎般的船只,靠在青色的门外,依然被黄莺叫唤。
裴郎归来后,崔娘心中满是忧愁,漫游的客人请我传送芳香的卷轴。
题字在这里,频频经过翠袖,胜过那绀纱尘幔的隔离。
桃根与杏叶,胶粘着香缥,几次在栏杆旁换人。
高髻愁云,兰香腻粉,都是因为情多而褪色。
离巾擦泪,征袍沾醉,勉强作酒友花伴。
留连不舍,风姨和浪妒,恰好又吹来了雨断。
本诗中提到的“裴郎”和“崔娘”可能是诗人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诗中通过对他们情感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情与人际关系。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天隐,宋代词人,擅长婉约派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诗人看到李氏晚妆阁壁间的旧词,因而触动灵感,重新赋诗,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永遇乐》是吴文英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关于春日宴会的画面。诗中开篇的“春酌沈沈”便带来了沉醉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种梦幻的状态。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宴会的热闹与个人情感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
在诗的中段,裴郎与崔娘的出现,更是让诗情引向深处,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与微妙。尤其是“裴郎归后,崔娘沈恨”,这一句中,情感的波动和对旧日情景的缅怀被极为细致地刻画出来。
而后续的描写中,通过对“桃根杏叶”和“峨髻愁云”的描绘,诗人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那种“都为多情褪”的感慨,令人倍感惆怅,同时也引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伤。
整首词在意象运用上非常讲究,春酒、晚妆、莺啼都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不仅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也感受到情感的细腻和沉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在美好时光中对往事的缅怀与感伤,体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深刻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复杂,展示了诗人对爱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春酌沈沈”中“沈沈”指的是什么状态?
“裴郎归后,崔娘沈恨”中,崔娘的情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门”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文英与李清照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但吴文英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复杂,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的坚韧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