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采桑子慢·桐敲露井》

时间: 2025-04-26 06:21:27

诗句

桐敲露井,残照西窗人起。

怅玉手、曾携乌纱,笑整风敧。

水叶沈红,翠微云冷雁慵飞。

楼高莫上,魂消正在,摇落江蓠。

走马断桥,玉台妆榭,罗帕香遗。

叹人老、长安灯外,愁换秋衣。

醉把茱萸,细看清泪湿芳枝。

重阳重处,寒花怨蝶,新月东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1:27

采桑子慢·桐敲露井

原文展示:

桐敲露井,残照西窗人起。怅玉手曾携乌纱,笑整风敧。水叶沈红,翠微云冷雁慵飞。楼高莫上,魂消正在,摇落江蓠。走马断桥,玉台妆榭,罗帕香遗。叹人老长安灯外,愁换秋衣。醉把茱萸,细看清泪湿芳枝。重阳重处,寒花怨蝶,新月东篱。

白话文翻译:

桐树敲击着露水的井口,西窗的残阳照耀着刚起身的人。令人怅惘的是,那曾经携带乌纱帽的玉手,如今只能微笑着整理着风中斜斜的衣襟。水面上的红叶沉沉,云雾清冷,雁阵懒惰地飞过。高楼不要再上,灵魂已经消逝,只留下江边的萍草在摇曳。骑马经过断桥,玉台和妆榭的香气依旧留存。叹息着人渐渐老去,长安城外的灯光闪烁,让人愁绪满怀,秋衣也需要更换。醉酒之时把茱萸拿在手中,细看那湿润的泪水浸湿了芳香的枝条。重阳节的时刻,寒花在怨恨着蝴蝶,新月挂在东篱边上。

注释:

  • :一种树木,常用于制作乐器。
  • 露井:清晨的井水,映衬出清晨的宁静。
  • 乌纱:指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
  • 水叶沈红:水面上的红叶,象征着时光流逝的美感。
  • 重阳:指重阳节,习俗上常用茱萸以避邪。
  • 东篱:东边的篱笆,寓意秋天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文英,宋代词人,字文英,号梅溪。他以温婉细腻的词风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而著称,作品多描写爱情、生活及自然。
  • 创作背景:本词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存的双重压力下,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采桑子慢·桐敲露井》是一首集闲适与愁苦于一体的词作,展现了吴文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篇“桐敲露井,残照西窗人起”,通过声音与光影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晨宁静的氛围。接着,词人描述了曾经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落寞,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尤其是“怅玉手曾携乌纱,笑整风敧”,不仅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更是对当前孤独感的映衬。接下来的意象如“水叶沈红”、“翠微云冷”,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词的后半部分则更为沉重,描绘了“叹人老长安灯外,愁换秋衣”,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呼唤出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孤独。结尾“新月东篱”更是以新月象征新的开始,却又在重阳节的背景下让人感到一丝惆怅,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吴文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桐敲露井:桐树的声音清脆,象征清晨的宁静。
    2. 残照西窗人起:西窗的余晖中,唤醒了沉睡的人,暗示生活的开始。
    3. 怅玉手曾携乌纱:回忆过往,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4. 水叶沈红:水面上漂浮的红叶,暗示着时间的消逝。
    5. 楼高莫上:高楼已无意义,表现了对过往的无奈。
    6. 走马断桥:骑马经过,暗示人生的旅途已被中断。
    7. 叹人老长安灯外:感叹人生的无常,灯光外的孤独感愈加浓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桐敲露井”比喻生活的清新与宁静。
    • 拟人:如“怅玉手”,赋予手以情感,增加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水叶沈红,翠微云冷”,音韵和谐,增强了词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自然与人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爱情及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清新与宁静。
  • 露井:代表纯净与自然。
  • 乌纱:象征身份与过去的美好。
  • 水叶:表现时光的流逝。
  • 重阳:象征节令与人生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桐敲露井”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 A. 清晨
    • B. 黄昏
    • C. 正午
  2. “怅玉手曾携乌纱”中,“乌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帽子
    • B. 一种花
    • C. 一种酒
  3.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
    • B. 重阳
    • C. 春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吴文英的《采桑子慢·桐敲露井》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但吴文英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两位诗人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苑名家:吴文英》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南乡子·捣衣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金缕曲·慰西溟 疏影·芭蕉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领带 闵乱思治 卖结尾的成语 龜字旁的字 白云孤飞 言慧珠 下奶 碜碜 厉兵粟马 包含由的词语有哪些 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立字旁的字 慌不择路 立于不败之地 白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