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1:37
一枝擎,花数朵,烛影摇莲炬。
夜静闲庭,冷焰空凝炷。
丛丛草伴林间,都无人惜,任莺老燕闲来户。
怜幽趣。试将花插罗帏,相对黄昏语。
影落灯花,灯下红偏愈。
为惜连枝并蒂,月暗西厢,还须好照人幽处。
一枝花上有几朵,烛光摇曳着宛如莲花的火炬。
夜深庭院宁静,冷焰在空中凝聚成香炷。
丛丛草木伴随在林间,无人欣赏,任由黄莺和燕子悠闲地飞来飞去。
我怜惜这种幽静的情趣,试着将花插进罗帏,面对黄昏轻声交谈。
影子落在灯花上,灯下的红色愈加鲜艳。
为了珍惜这连枝并蒂的花,月光暗淡的西厢,仍需要好好照亮那幽静的地方。
高濂(约 1550-1620),字梦阮,号青莲,明代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风格清丽婉约,富有情感。他的诗词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赏,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祝英台近·金灯》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涌现,诗歌流派多样。本诗以灯、花、月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珍惜。
《祝英台近·金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诗中以“烛影摇莲炬”开篇,不仅为整首诗奠定了明亮而温暖的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接着,夜的宁静与冷焰的凝聚形成鲜明对比,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幽静的沉思。
“丛丛草伴林间,都无人惜,任莺老燕闲来户。”这一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在这种无人欣赏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在反思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下来的“怜幽趣”则体现出诗人对这种幽静氛围的喜爱与珍惜。
最后两句“为惜连枝并蒂,月暗西厢,还须好照人幽处。”则是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爱情的需要与珍贵。整首诗以灯、花、月为意象,结合了幽静的环境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一枝擎,花数朵,烛影摇莲炬。
描绘一枝花上有几朵,烛光摇曳如莲花的火炬,营造出温暖而浪漫的氛围。
夜静闲庭,冷焰空凝炷。
夜晚宁静,冷焰的香火凝聚在空气中,暗示了孤独与沉思。
丛丛草伴林间,都无人惜,任莺老燕闲来户。
描述草木茂盛却无人欣赏,黄莺与燕子悠闲地飞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怜幽趣。试将花插罗帏,相对黄昏语。
表达对幽静趣味的喜爱,试图将花插入帷帐中,与爱人对话,增添情感的细腻。
影落灯花,灯下红偏愈。
影子落在灯花上,灯光下的红色显得愈加鲜艳,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为惜连枝并蒂,月暗西厢,还须好照人幽处。
强调珍惜连枝并蒂的花,月光虽暗但仍需照亮幽静之处,象征着对爱情的珍视。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爱情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幽静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
诗中提到的“冷焰”指的是什么?
A. 火焰
B. 香火
C. 灯光
D. 烛光
诗中“丛丛草伴林间”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快乐
D. 忧伤
“为惜连枝并蒂”中的“并蒂”指的是什么?
A. 一枝花
B. 两朵花
C. 三朵花
D. 四朵花
《如梦令》与《祝英台近·金灯》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意象,展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展示女性的柔情与思绪,而高濂的诗则通过夜色的描绘,更加注重对宁静和美好的向往。